痛苦会一直伴随着我们
人总是喜欢快乐,不喜欢痛苦,因为痛苦给人的感觉总是负面的,而且总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也像是在几十分钟里煎熬,更不要说那种长达几年的痛苦。但我今天要跟大家一起讨论的是关于那种周期性的而且会一直存在的痛苦,比如说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等等。此时痛苦会伴随我们一直走下去,直到我们老的那一天。
学习是不是件痛苦的事?
有人回答“是,非常痛苦”,也有人回答“不是,学习是件快乐的事”。现在社会倡导给学生减压,呼吁素质教育,但最后还是把孩子送到补习班或者兴趣班,目的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或者说输在起跑线上。当然这么做无可厚非,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学生看起来非常的痛苦,他们渴望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可以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很多学生只是人去了补习班,但是心已经不在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怪学生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年龄越小的学生自控能力也会越差,况且我们很多大人的自控能力也很差,不要说那些学生了。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家长和老师刚开始没有引导好,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去引导,而是照着以前的经验来教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反正跟着大部分人做就对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随大流”。
而有些家长和老师他们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运用我们的思维强加于学生。这些家长和老师他们知道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发地产生兴趣。但是他们也知道学习必将是一个非常苦的事情,而他们将这种苦定义成“辛苦”而非“痛苦”。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能让这种苦的程度降到最低(从痛苦转变为辛苦,这是质的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体验的是“辛苦和快乐”而不是以“痛苦”来主导学习。所以我们说学习肯定是件苦差事,但“辛苦”和“痛苦”就看家长和老师这些权威怎么去引导孩子,不同的方式会导致不一样的“苦”。
痛苦——事物发展的周期特性
然后来说说我们怎样看待“苦”这件事的,其实不管是辛苦还是痛苦,只是人的一种感觉而已。其实这两种苦都是周期性的,就是不管你学习快乐与否,它都会存在,到了你学习的某一个阶段,它就会出现,反复的循环前面的交替过程,这就是它的周期特性。这其实也是事物内在规律的体现。
既然我们了解了“痛苦”或者“辛苦”是学习的周期特性,那么学习其实就变得没有那么痛苦了,因为反正痛苦迟早会出现,我们只要在痛苦来临时正常地学习,甚至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可以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女人每月来例假一样,照样吃饭睡觉,几乎和平常一样。
上面可能有些抽象,那我就举一个例子:英语
英语:我练习听力时,刚开始听点简单的,到后来将难度增加,到了一定的语速和场景时就很吃力了,此时其实就是感觉“痛苦”了,因为很难听懂。此时可能很多人会选择放弃或者听点简单的,可是听点简单的根本没有多大用处,因为那些对你提高听力已经意义不大了,唯有听得更难才能提高目前的水平。我当时其实是想直接放弃的,但后来我意识到如果我不要求自己一天听多少的量,而是只听一小段,听它个几十遍,居然最终在没有看文字的情况下将90%的内容自己写出来了。后来总结有一点是相当关键的,就是:我没有放弃,没有被所谓的“痛苦”给吓倒,而是知道“痛苦”不会因我的意志转移而转移,即使听不懂,也坚持天天听,哪怕我一天就听一句,直到听懂为止。
总结:“痛苦”或者“辛苦”本身就存在于事物发展的过程之中,而且是周期性存在的。我们不能去回避它的存在,而是承认它的客观性,但我们之前很多人一厢情愿的认为“痛苦”只是一种随机的,不会周期性的永远的存在下去。当我们以这种态度看待“痛苦”时,一旦遇到“痛苦”,就好像“天要塌”的感觉,而如果我们将其看作事物本身的一个周期特性,我们就会淡定的对待“痛苦”的发生,因为事物只是在遵循它本身的规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