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的白天很长,晚上十点半才天黑,第二天清晨五点左右天又亮了。
漫长的白昼为游客预留了充足的时间游览,可怜了我们两个扁平足,第一天就暴走了两万多步,累的瘫倒在床上……
一觉睡到天亮,我们收拾好行囊,再次出发!
又是一个艳阳天,我们全副武装前进着。偶然听见路边传来孩子的叫声,抬头看见一个四岁模样的小男孩在和爸爸踢足球。个头小小的,但动作一板一眼很到位。这时我身边的唐女士惊呼:怪不得呢,德国队踢那么好,就是要从娃娃抓起。
德国人认真,也很实际。奔驰大众之于他们就像咱们的北京现代,出租车和轻轨几乎都是奔驰。
然而除了奔驰轿车,我所见最多的车型居然是smart。
很难想象人高马大的德国人坐进小小的smart是多么缩手缩脚,但这个车型的普及如此之高,也侧面证实了现代德国人的实际,看重性价比,注重功能性大于其他因素,延续了德国人性格中务实、简单的特性。
好吧,言归正传。这里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法兰克福棕榈花园。
还没进门,迎宾道上整齐排列的棕榈树就在跟我们打招呼。
一进门是一个大池塘,建筑呈轴对称布局,大气典雅。
池塘中睡莲静放。睡莲的英文是water lily,水中百合。花如其名呀~~炎炎夏日中浅浅淡淡地绽开,不骄不躁,给人以由内而外的清凉。
从一进门开始,我身边的唐女士就表露出了一丝按捺不住的雀跃。忙碌的身影一下飞到这儿,一下又飞到那儿。
是风中摇曳的树叶比较灵动……
还是草地上摆动的唐女士更显活力呢?
甚至不顾似火骄阳,在花海中留下倩影。
反正跟拍的我有一些不好意思,让众位客官见笑了……
躲避正午的太阳直射,我们走进了一栋非常高挑的白房子,环顾四周,古铜门把手被磨得发亮,墙壁雪白,镶着金边相框的画有棕榈树叶、种子萌芽过程的装饰画像,从漂亮的房顶上吊下来。原来是一处棕榈园温室。
为了还原棕榈树生长的环境,室内湿度相当高,我们一进屋顿时感觉衣服湿哒哒贴在身上,呼吸不畅,像蒸桑拿一样嘶嘶流汗。
看这些蜷缩在一起的“小宝宝”,像笋?还是含苞待放的荷叶?莲藕?青香蕉?哈哈,原来是鲜嫩的新生儿棕榈叶。
温室虽小,五脏俱全。宽阔有型的棕榈叶遮天蔽日,碧绿惹人爱的苔藓依附着小瀑布高低错落,形成一个小小生态圈。
离开潮湿的棕榈温室,我们又钻进了沙漠植物区。
周身一改阴湿的环境,我们仿佛被丢弃在撒哈拉沙漠的正中央,全透光的玻璃顶棚让正午的阳光无一例外地晒进来,通道两侧的石头沙砾闪闪发光…恍惚中回忆起刚刚离开的温室,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海市蜃楼?
站在一群仙人掌中,我们变成了小矮人。下图将近一米高的仙人球。
这个品种毛茸茸的,好像蚯蚓从地底下钻出来晒太阳
逃离水火两重天,我们兜兜转转来到一片宁静的草地,三三两两当地人半躺半卧在休息,有的甚至掏出了自带的躺椅铺盖卷,悠闲自得地看起书来,显然是颇有经验,有备而来。
我们也不甘示弱啊,拍完下面这张照片没两分钟就睡着了……朦胧中只记得微风拂面,耳畔听到的是树叶的沙沙低语,和鸟儿扑棱翅膀的声音……
完美。
野鸭子也来凑热闹…
小憩片刻,我们已踏上前往歌德故居的路上。
特写一张路边长相奇特的花,中间部分是紫色的小花,四周被白色大朵单瓣白花包围,极有规律的排列组合。长相好精致哦~
途径中国签证中心,在欧洲的大马路上突然看到中国字就像见到了亲人一般,亲切感油然而生!一位德国大妈非常主动地上前用肢体语言表示要帮我们拍照,由于对方不会英语却又格外热情,我们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拿到照片发觉人物拍得不错,只是取景框里完全没有签证中心的招牌……
没关系,总之德国有一条街众多中国企业扎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一些开发区的办事处等等,当然包含了中国签证中心。
抵达歌德故居已是傍晚时分,守时的德国人已经快要准备下班了,我们加紧了脚步。
歌德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就出生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歌德的父亲是法学博士,当年任皇室的法律顾问,每年领着可观的薪水,却不用干什么事,时间都用来培养孩子。
总的来说,歌德一家算是当时当地的富人了,光床上用品就有足足144套,供一家人换洗使用。据说床品的数量是当时家庭是否富裕的参考标准之一。
我们这次参观的故居就是歌德出生的地方,同时也是歌德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所待的居所。
这间房间被歌德一家用来接待尊贵客人,有时也在此用餐。
歌德的母亲是一位温柔慈爱的女人。在歌德小的时候,她时常为歌德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语言生动形象,这也为歌德的写作风格奠定了最早的基础。歌德长大后,依旧常常与母亲沟通交流,甚至他后来写作的每一部作品,都会由他母亲阅读后,给出恰当准确的评价。
除了对歌德不懈的教导,歌德的母亲还拥有一双巧手。据说直到她年纪很大了,依旧为孩子们亲自钩花边。下面一张图就是歌德母亲勾勒的蕾丝花边,现在看来仍觉十分精巧。
歌德家的厨房。据说歌德后来回忆起小时候的厨房,总能记起架子上的陶器,因为小的时候很喜欢和街上的其他小朋友比赛摔盘子,“我儿时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跑回家拿起一个陶瓷盘子,扔在街上,听到的乒乒乓乓声”。
歌德家厨房有一个自动上水系统,厨房用水不用再从井里打水,而是直接在厨房就可以取用,这一设计是当时在富人家才可以享受到的。
墙上的版画,均描述着意大利的生活场景。歌德的父亲早年旅居意大利多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记忆深刻,常常给小歌德讲那过去的故事。歌德从小耳濡目染,对意大利也充满了向往。
歌德家还有一台钢琴,与传统钢琴不同的是,它以一种奇怪的姿势“趴”在墙上,所有的琴弦冲上,汇集在顶部。这种设计因节省空间,在当时比较流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已被淘汰,但这也说明,人们在钢琴的设计上也曾有过创新的尝试。
通往三层的楼梯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围栏雕花雕刻了歌德父母的名字缩写。
左右两侧是歌德父亲请来法兰克福当地有名的画家绘制的景物图,画面中还有青蛙、昆虫、菜叶子等很多有趣的元素。
中间洛可可风格的衣柜也很精致。
歌德父亲的书房,藏书2000多册,包含文学、戏剧、生活常识等各个方面,父亲对歌德的教育可见一斑。
照片右下角的黑色装置是个暖炉,每个房间的角落都有配备,由管控室统一供暖。
木地板被我们踩在脚下咯吱咯吱响,弄得我内心紧张,生怕一百多年的老物件被踩坏了。
除了洛可可风格的家具,值得一提的是歌德家颇具东方魅力的墙纸。
下方的墙纸来自红厅,也称北京厅,因在当时的欧洲中国元素颇为流行,歌德一家也“赶时髦”,把一整间屋子布置成中国红色,配上中式墙纸,也很是雍容大气。
看看这个,精致的凤凰傲立枝头,笔触飘逸流动。
还有这些我在各个屋子看到的壁纸:
离开歌德故居,我们还在探讨家庭教育如何在歌德一生的不同阶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从年幼时的启蒙教育,少年时的信念树立,以及成年后的鼓励与信赖…家庭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间接影响到整个世界。
边说着,我们来到了老剧院。看见眼前的白色帐篷和人山人海,我们都惊呆了:原来法兰克福有这么多人啊!他们白天都去哪儿了?
仔细看就恍然大悟,世界杯期间广场举办啤酒节,供大家消夏看球聊天吹牛。临时搭起的白帐篷,把我们要看的“景点”遮挡的严严实实。
穿梭在人高马大的日耳曼民族人群中,身高一米七的我已经有些无法呼吸,看不见前路,一旁的法兰克福人民还在一边幸福地咂着啤酒,一边热聊,好不快活。
老歌剧院沉浸在欢乐的人群中,等待夜幕降临。
不出所望,全世界女同胞们都为厕所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女厕所门口毫无悬念地大排长龙~
溜达回酒店,我们的法兰克福之行就此告一段落啦。
博物馆、艺术宫、美因河、铁桥、植物园、故居…叫得上名字的和叫不上名字的,细细品味的和走马观花的…总之我和唐女士的母女档上演了精彩的城市暴走,平均每天两万步已经是家常便饭哈哈。
最后,献上我们对法兰克福的心声:Love Frankfurt!期待下一站!
最后的最后,献上小彩蛋一枚:唐女士在看的是什么?
欢迎回复竞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