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顾客在购买过程中都会涉及到三大问题:买什么、去哪买、如何选择。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就对应出现了品类三界的概念:回答买什么的问题、回答去哪买的问题、回答如何选择的问题。
下面就品类三界一一展开说明。
“产品品类增值更为明显”
我们把渠道品类定义为:直接为顾客或者使用者创造价值或效用的产品或服务。相比渠道品类,产品品类的增值更为明显。
产品品类三大特性:
1、物理特性:是品类内在的直接利益,是差异化和品类分化的最大来源;
2、市场特性:能够影响顾客选择的市场表现,是差异化和信任状的重要来源;
3、经济特性:是影响战略配衬的利益相关方的特征,配衬和商业模式需要重点考虑到经济特性。
“渠道品类需要进入顾客心智”
渠道品类存在“渠道阶”的概念。
最简单的渠道是“一阶渠道”:
比如超市、便利店、药店、水果店、美食广场里卖的各种各样的产品。
另外一阶叫做“高阶渠道”;
有其他渠道品牌会入驻,现代的购物中心则通常属于二阶及高阶渠道,拥有餐馆、咖啡馆、甜品店、品牌服装店、奢侈品专卖店、电影院、美容院、健身中心等产品品类,还拥有超市、百货店、化妆品店、玩具店、电器店、书店等渠道品类。
渠道品类三大特性——
渠道费用的主要成份是交易费用,生产成本(比如对货品的分级、包装)占比很小;如果生产成本占比很大,就要考虑其是否属于渠道品类了(参考前面对电影院的分析)。
因此,渠道品类三大特性都与降低交易费用有关:
首要特性:便宜;
便宜,降低了大多数人大多数情形下的交易费用,比如到大型超市一次购齐一周之需。为了便宜,可以不惜牺牲一部分便利和特色。
第二特性:便利;
便利,降低了特定情形的交易费用。
下厨中,酱油没了,不可能开车去超市打酱油,楼下便利店的酱油虽然贵几毛钱,你也会买。
第三特性:特色。
特色,降低的是特定人群的交易费用。
有一类顾客,不买便宜货,针对他们会有精品店、进口超市;
有一类顾客,不买高档品,针对他们会有跳蚤市场;
有一类顾客,是某类商品重度消费者,针对他们会有书店、化妆品店、水果店、玩具店、母婴店、红酒店、户外用品店、古玩店等特色渠道。
特色是比便利(快、近、齐)更丰富的特性,因此聚焦特色分化出的渠道新品类也最多,超市也是通过聚焦日常消费品而从百货商场或集贸市场分化出来的。
产品好,消费者认同,运用合适的营销策略,不管你选择任何渠道都能卖出去。比如苹果系列手机,一出来新品就很多人疯抢,不管什么渠道售卖,都卖得火爆。
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真的是这样吗?
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单凭一个Logo就能保证销量,显然不是。很多人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卖的就是Logo,事实上,可口可乐的地推宣传是最频繁的,对产品采购的设备是极其挑剔的,Logo准确地说只是一个产品代言的符号而已。
品牌是赋予logo独特的内涵和价值,其品牌价值绝对不是logo本身的价值,而是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忠诚度所带来的价值,是人们对品牌信任的价值。
而营销的目标是为了建立品牌,赢得信任,获取销量,一定程度上说,品牌和渠道缺一不可。
品牌是市场拉力的重要元素,市场拉力是渠道商赚钱的元素,于是有品牌可以谈渠道,失去品牌则渠道也会离开。市场竞争越激烈,品牌的重要性就越显著。
因为品牌是赋予产品差异性的最大源头,也是带动市场的最大拉力之一,甚至是渠道的最大凝聚力。
想做好渠道,首先做好品牌。
除品牌和渠道之外,产品更重要,红极一时的品牌,一夜之间败走卖场,顷刻消失的例子还少吗?
归根到底,产品+渠道+品牌才是王道。
在供不应求时,渠道最重要,只要能铺货就能卖货。
在供过于求时,品牌最重要,只要能占领消费者心智就能卖货。
渠道做不好,上台的资格都没有,品牌要是做不好,渠道就白搭了。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满足消费者需求是获取利润的必经之,产品、渠道、品牌也罢,最终需要用户说了算,产品为王,品牌为王,渠道为王,总归要用户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