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参加连续写作训练,是缘于生活遇到了瓶颈。生活的瓶颈又缘于生活习惯的腐化堕落所致。晚睡、迟起、慵懒、拖拉、无计划、无目标、焦躁、易怒……这些日积月累的坏习惯,就像一个恶性毒瘤,长在我的身体里,令我丧失了基本免疫力,日趋狼狈不堪。
曾经,我也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对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可一地鸡毛的生活使我厌倦透顶,使我萎靡不振,使我一度失却生活的方向。
初识写手圈写作训练营,除了觉得新鲜好奇,更多是想着根治自己的“懒病”。不料想,这三十天走过来,我却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总结起来,按时间段大致归为三点。
一、一至十天,兴奋期。我认识到想要将这一脑力运动坚持下去,必须以体力运动为依托。
想必进入训练营的绝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属爱读爱写之列。且从小就有此番爱好。但是,踏入社会以后为了生计奔波,这一爱好只能断断续续的进行,有时甚至还会彻底中断。现在得以有机会重拾旧笔,兴奋之余不免紧张,怕写不好。被兴奋激活的大脑,感觉有好多东西要写,却又无从下笔。
写吧!反正以“治懒”为目的,不管好坏,只要每天能达到500字以上就行。于是,一天天满怀激情地写下去。慢慢感觉不对了,这每天凌晨才入睡,日上三竿不愿起来,起来后还精神不振,谈得上治懒吗?既然目的是治懒,那就得治彻底啊!
我暂无工作,属“脱产治懒”,身体和大脑必须得一块治。为了达到强身健脑的目的,我决定除了每天写字以外,还要坚持读书、跑步。并为此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
在参加训练一星期后,我果断地开始实施自己的新计划____跑步,读书,写字。
二、十一至二十天,惶恐、懈怠期。经过这一时期,我明白了,能让自己坚持写下去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与思考。
计划进行到第十天,又开始觉得不对了。看着群里的伙伴们一个个文笔那么好,好几位还写上了连载故事,自己写来写去就自个那点破心情,渐渐就有了羞惭之心。
几次三番想要突破自己,想写真人真事,想写有意义的东西,可无论怎么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笔下的文字还是那副德性,不见长进。
明白到自己已然技穷,不免心灰意冷。有几次,甚至都想放弃了。可公众号里那些高浓度的鸡汤文字又不断地激励着我,特别是那些已经坚持写作一个月甚至数月的写作者,他们把自己这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化作文字,告诉我,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我毕竟已不是小年青,明白对事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收拾起惶恐不安的心情以及懈怠的情绪,我开始挖掘自身的问题与不足。
这一挖掘,问题就出来了。自己之所以写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底子薄弱,又没技巧。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隋。要想给梦想注入飞翔的核动力,除了学习,别无捷径。
我开始增加阅读量。从一些文学平台推出的文章里学技巧,学如何提炼素材;从经典名篇里找精髓,找思想。除了跑步、写字,一日三餐外,其余时间我全用来阅读,读完再思考。
慢慢地,我不再为写而感到为难。只要把写字文档一打开,哪怕心里没底,但还是能毫不费劲地一直写下去。虽然离写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我想,这总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不放弃,坚持不断地学习、思考,总是会越写越好的。
三、二十一至三十天,稳定期。写字,不仅能记录自己的生活,更能舒缓自己的情绪,还不知不觉让自己的生活进入了一种自律有序的状态。
写到二十天以后,从未得到过认同的我,居然有两篇上了“简书”首页。虽然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对文字驾轻就熟,但这个消息无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我有了明确的方向,写字,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发现,阅读,跑步,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习惯。我的身体里似乎有了一个生物钟,到什么点干什么事,不用看时钟身体就不自觉地要去进行了。训练,让我一度萎靡不振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自律有序的状态。
我还发现,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以前那个乖张暴戾的“虎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耐心极好的,和颜悦色的妈妈。孩子们说,妈妈比以前漂亮了。我不信,揽镜自照,才惊奇地发现,脸上那些斑点、痘痘几乎没有啦!
也是,所有不良情绪全倾进了文字里面,心情舒畅了,自然地,容颜就受看多了。
这些,全是“治懒”计划带给我的惊喜,由不得我不信。
由此,我明白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这样比喻似乎有些牵强,但谁又能说不是呢?
参加写作训练营,不仅让我对生活有了明确的计划,还调节了人的内分泌平衡了人的情绪,更让我学会了冷静思考,使我有了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连续写作训练,带动连续阅读,连续晨跑。这一个月坚持下来,大脑里信息、知识量明显增多;人也苗条了不少,肌肉也变得结实;写字也越来越顺畅;这些意外的收获令我不禁高呼:下一期,我还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