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顺其自然
编辑/校对:长孙珑儿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曹公笔下神仙般的人物,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绛珠仙草转世,孤标傲世不食人间烟火。一直以来,世外仙姝林黛玉就是非常为广大的读者与观众所喜爱的,但若是现实中真有林妹妹这种人,多半是不会招人疼爱的。
其一,黛玉幽怨气太重
这位曹公笔下的“神仙妹妹”自始至终都透着浓重的幽怨、愁怨之气。转世前“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转世后更是态生两靥之愁,自惹春恨秋悲,枉自嗟命运多舛,埋香塚,泣残红,闷制风雨词。作为文学形象,林黛玉是独特的,但若是现实中有这种人,多半会遭到疏远。
其二,黛玉常无端生悲
从人的情感角度来说,喜怒哀乐都是情绪的宣泄,人有七情六欲,哭也无可厚非。但林妹妹哭的不正常,无端生悲,时时啼哭,想想就烦。
纵然曹公说这是她转世后用眼泪报神瑛侍者灌溉之德,但以我凡人所视所想,一个人整天有事没事总是哭哭啼啼的,终究不招人喜欢。她的丫环开始见她哭的时候还上前劝慰,后来因她总是如此也就以习为常了。
其三,黛玉病弱不堪
曹公曾是钟鸣鼎食之家的纨绔子弟,他可能喜欢“妖袭一身之病”的病美人,称之为“娴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然我辈穷凡之人觉得健康才美,健康才是生存的根本,有健康的体魄才能讨生计。似林妹妹这般“先天有不足之症”,“会吃饮食时便吃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走路都需人搀扶的人,再美也只是中看不中用。
其四,黛玉酸妒气过重
人有点嫉妒之心也不为过,毕竟也是人之常情,甚至嫉妒有时还能成为动力。但笔者觉得林妹妹的嫉妒心过重,太过计较。
有的是小事,如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一节,其他人都没说什么,唯独她说“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其他姑娘们都有呢”、“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有的是因爱生妒,如对宝钗的“悒郁不忿之意”,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二十回,因宝玉去了宝钗那儿玩,她知道后百般刁难不依不饶。
如此例子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对心爱之人撒撒娇闹闹小脾气都没什么,但如果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再好的人也受不了。
其五,黛玉过于孤高自许
这个特点说白了就是不合群,看不起人。“君子和而不同”,谦和为上。而黛玉自恃才高貌美(当然也确实有些才气,如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题诗、魁夺菊花诗)很看不起人,只能她调侃打趣别人,不能别人说她。
如她可以讥讽刘姥姥为“母蝗虫”,打趣惜春画画时间长,学史湘云“大舌头”。但却不容别人说她,如第二十回中史湘云说她长得像一个唱戏的小旦,她立即就翻脸。如此“矫情”又有谁能喜欢呢。林妹妹自诩“孤标傲世偕谁隐”,但她却只是如水仙花一般顾影自怜,却没有反思自己性格中的缺陷。
虽然黛玉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文学形象,但如果放到现实中,这样的性格是很难被人喜爱的。林黛玉十五岁左右仙逝,不能说与其性格没有关系。如果她的心胸眼界能开阔一些,也就不至于在世间活得如此艰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