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文章这么久,我觉得能打动人的无非就是其中的情和理。
何为“情”?情就是共情能力,人性之间的共通处。简言之,就是以情动人,让别人读到你的文章能感同身受。我还记得小学刚刚接触写作的时候,语文老师说:写的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再用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了,什么妈妈冒雨送我去医院,什么一下雨妈妈的伞就偏......
之前听老师讲这些时还不以为然,认为作文中的故事就是从作文书中来的,看到别人写了这个,下次自己写时也照搬照套就行了。当时认为自己很聪明,又能迅速完成作业。现在换个角度想想,自己读到那样的文章也没有兴趣吧。但无奈老师必须要批改你的作文,硬着头皮也要读下去。
在这个写作的大熔炉中就不一样了,写者和读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你不能因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就强迫别人去阅读;你不能因为自己认为写得很尽心尽力了,就一定会得到很多的赞同和关注。
每个人文字的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偏于内敛,有的喜欢大声说出,如果你恰好能写进别人的心里,甚至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读者都能感同身受,那你就成功了。
写者要有聚“情”能力,写文章就是把情绪酝酿到一个点,然后再用文字这种方式倾吐出来。
何为“理”?理就是道理真理。就是用理智的思维让读者一点点进入你的文章,你将一件件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来,用形象的手法展现出来。
个人认为,在写作里面,理比情更加能打动人。情绪化是一时的,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顶多也就是一小类群体。纯感性的文章极小能打动很多人,除非你的写作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除非你的表达能力能完全复制心中的想法。
虽然大部分人是不喜欢听大道理的,但只要你所言有理,并且让读者读着读着有代入感,用一个不好的比喻,他们已经掉入了你设置的文学陷阱,随着你的娓娓道来,跟随着你的分析,慢慢走入你的世界。而后他们会觉得你讲得好有道理啊。实则你前面的铺垫已经把他们带到了你的世界中。如果写者能达到如此程度,那也就非常成功了。
而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情理兼具。一篇文章既不能一味地靠煽情,就是有些人口中的鸡汤文,又不能完全是理论数据,那样会显得过于枯燥乏味,把读者当做敌人一样据理力争,而是要用动情温柔的方式将道理慢慢点出。或者可以不说破,让读者在这纠缠的情理中慢慢体味。
要说什么写作技巧,“情”与“理”应该就是最大的技巧了。剩下的就是好好生活,用心去品味身边的一切,我总有一种表达不出心中想法的感受,实则还是感受得太少,看得太少了。
就像小学学的那篇文章,一个人天天趴在鱼缸旁看鱼,画出来的金鱼自然就能游起来。
所以归根结底,不是缺乏技巧,而是你的这种情绪、感受不够明确,你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去恰当形容。
当我们能完全动用起自己的感官,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出来,此时不需要任何的技巧,就只要说出来,就足够有情有理。因为你写下的是生活。
写于|2021225 15:20
文|墨乐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