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美国作家,“垮掉的一代”杰出代表。抛去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各种人物对他的评价,用我自己对他的理解概括:凯鲁亚克,一个自我奋斗的典例,一个废物,一个诗人,一个作家,一个瘾君子,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一个橄榄球运动员,一个骗子,一个傻瓜,一个导师,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混蛋,一个谜一样的存在,一个让我痛恨又爱到骨子里的人,一个假佛陀,一个悲观避世又乐享生活的人,一个沉迷于意识的人,一个画家,一个旅行家。
凯鲁亚克出生于洛厄尔一个工人家庭,他是家中的老二,有一个早早死去的哥哥。这位与他并没有多少亲密交集的哥哥却对凯鲁亚克有深深的影响。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让凯鲁亚克声名鹊起的一部小说《在路上》。这部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年轻人的狂热追捧,在它首次出版后的几十年里,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对它的热爱也是经久不衰。据说,在美国的书店中,这本《在路上》要像《圣经》一样摆放在书店的收银台上,因为会有许多人想方设法偷窃这本书。
凯鲁亚克将这位哥哥的爱与敬佩倾注在了《在路上》主人公迪安·莫里亚蒂(尼尔·卡萨迪)身上。因为卡萨迪在带领凯鲁亚克认识美国、认识人们的道路上充当着向导和一位“西部英雄”的角色。并将这种感情写入了一本大部头的小说《科迪的幻象》中,其中科迪就是尼尔·卡萨迪。而这种感情也成为了凯鲁亚克与卡萨迪深厚友谊的基础。
凯鲁亚克在中学时期是当地有名的橄榄球运动员,他也凭借自己在橄榄球方面的出色表现得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凯鲁亚克在就读大学时并没有优渥的环境。上学的路程要每天花费他2个半小时的时间,所以他每天早早起床上学,只能在地铁上完成功课,深夜才得以在继外婆家过夜。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中,教练们并不重视他(因为他出身贫寒而又有那么多有钱人的孩子需要教练关心),尽管他在校橄榄球队中表现还很不错。凯鲁亚克在大二时辍学去出海远航,这给了他了解社会、观察人们的机会。在这期间他完成了第一部小说《大海是我的兄弟》。出海返回后,凯鲁亚克继续自己的学业,只不过没有再把重心放到橄榄球上,而是认识了后来同为垮掉派代表的威廉·巴勒斯、艾伦·金斯伯格等人。在辍学到返校期间,凯鲁亚克参军、出海、到别国游历、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读各种各样他能得到的书籍并且进行自己创作上的实验。
在大学中,“垮掉的一代”小圈子形成后,凯鲁亚克进行了文学上的深刻研究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自己特有的文风和表达方式)。
单拿《在路上》来说,凯鲁亚克花费17个月的时间用来同尼尔·卡萨迪等人在路上奔波,同时搜集这部小说的素材。在那之后,凯鲁亚克几经动笔(其实他是用打字机写作),但都因为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文字中而草草了事,在他的日记中充满了他对这部小说各种尝试的记录。最终,他在尼尔·卡萨迪酒后写给他的洋洋洒洒18000字的信件中找到了他想要写作方式。看过那封信的人曾这样评价:“你能感受到文字在纸背上呼吸”。有了这些努力之后,凯鲁亚克才创造了3个星期完成一部轰动世界的小说的奇迹。他的成功少不了神的青睐,也少不了他的自我奋斗。
人们总是将凯鲁亚克与放荡不羁、颓废联系在一起,但在每一部小说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尝试。威廉·巴勒斯曾这样说凯鲁亚克:“抛去种种光环,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凯鲁亚克是一位作家。你经常能看到他在角落记录着人们的对话,以此来作为小说的原始素材……”
凯鲁亚克一生爱过数不清的姑娘,当深入了解他之后,会发现他对于自己多段爱情都有着深深的无力感。作为一位成名的作家,他本可以风风光光踏足上流社会。可他毕竟是一个浪荡子,毕竟是一个向往自由的“废物”,他更愿意在社会的底层“厮混”,同街头的小混混、老黑人、瘾君子一起享受“平静的时光”。
凯鲁亚克像其他垮掉派作家一样,喜欢意识的东西,在他的多部小说中都有许多充满意识流气息的段落,例如《大塞尔》中,他与中国裔画家在海边的夜空下进行的纯意识的对话。凯鲁亚克作品的意识流成分并没有威廉·巴勒斯在《裸体午餐》中的那么难以捉摸,但也不要期望它可以像简·奥斯汀那些古典作家一样轻松易懂。然而,清醒的人是难以进行意识上的探索的,对于这群作家有两种方式达到目的:一是依赖毒品;一是依赖酒精。凯鲁亚克虽然有吸毒的经历,但据他自己所说,他并没有上瘾。所以,他是一个十足的酒鬼,他的死因就是因过量饮酒导致胃出血。沉迷于意识中的凯鲁亚克除掉对于文字变得更加敏感,对绘画也产生了独特见解。在我所购买的许多凯鲁亚克的书籍中都会有几幅他用凌乱的线条画的画。这些画称不上精美,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潦草的一堆线条,但你却可以模糊的分辨出他想表达的内容,就像模糊的意识一样。
凯鲁亚克如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对东方的禅学有着狂热的兴趣,尽管他们所谓的“禅”在我们真正的东方人眼里十分扭曲古怪。因为对禅学的研究使他积累了足够的素材来完成《达摩流浪者》,就是这本书贡献出了那句让无数年轻人高喊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凯鲁亚克几经结婚离婚,十分没有责任感。第一次结婚是因为自己卷入了卢西安·卡尔(《杀死汝爱》里的卢卢)的杀人案,凯鲁亚克的父亲认为凯鲁亚克给自己的家族蒙羞而拒绝缴纳保释金,凯鲁亚克无奈只好求助于自己的女友,而女友提出的条件是杰克必须与自己结婚。
然而在凯鲁亚克被保释后很快就提出离婚并与尼尔·卡萨迪开始自己“在路上”的生涯。在飘荡多年后,凯鲁亚克觉得自己应该安定下来,于是很快与第二任妻子陷入热恋并结婚。因为自己追求自由的性格,使得这场婚姻最终以草草离婚收场……
凯鲁亚克并不是一直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享受在人群中的生活。即便是这样风流的才子,也会有厌世时候,而且对凯鲁亚克来说还不只一次。《大塞尔》便是由其隐居避世的经历改编而成的小说,但这篇小说中却也少不了歌舞升平的聚会。所以说,他是一个十足的骗子,自欺欺人。
中年的杰克·凯鲁亚克回忆自己在大学时遇到的开启他“垮掉派之王”人生的那群文学青年(卢西安·卡尔、艾伦·金斯伯格等人)时,并没有人没想象中的充满感激或者是充满热情。相反,凯鲁亚克评价这群人是一群无耻的有文化的流氓和混蛋,是美国最最邪恶的一群人。经过岁月的洗礼,曾经再怎么热情洋溢的人,也会以悲伤的眼神看待过往的云烟。
杰克·凯鲁亚克曾经(或许现在也是)被人们视为嬉皮士运动的精神代表、摇滚艺术的启蒙者、放荡不羁的世俗叛逆者。但抛去这些面具,静下心来去读他的文字,从作家和人生的角度去认识他的时候,会发现,他的一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激动人心。他是一个在生活上苦苦挣扎的人,渴望自由自在,渴望掌握真理,渴望痛痛快快轰轰烈烈地活着的一个普通人。但他最终却不得不承认“生活是一个绝望的循环,它不会笔直地通向你的目标,而是一系列地右转弯”,最终回到绝望。
他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尝试,对自由的向往,对狂野的渴望,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无奈,对世俗的叛逆,成名而后又化为尘埃。难以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来评价他。他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每一个用心去生活的人一样。只要有独立意识的存在,杰克·凯鲁亚克就不会消失在历史的流沙之中;同样,只要有否定独立意识存在的价值、否定人的独一无二性的声音存在,对他的声讨就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