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成《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真是够了……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50287733.jpg)
话说这海报上真的看不出来是KK的侧脸。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25205280.jpg)
这个就切题多了,虽然不是很有特点。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09958681.jpg)
曼哈顿练习曲又是什么鬼……为了贴《练习曲》的名?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09396911.jpg)
日版海报真的太日风了——《开始之歌》“在纽约的天空下,遇见歌曲,就看到了明天。”天空的涂鸦是怎么回事……
不挑海报的毛病了,说回片子。其实片子并不新,13年的,只不过直到现在才出现在国内的银幕上。能在电影院里看这样轻松美好的片子是越来越难了。10次电影有8次都戴着3D眼镜,几乎忘了电影应该有的影调质感。
![](http://img4.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09394686.jpg)
暗调的画面都挺美的。舞台角落里的泪光,小公寓里的乐器,纽约街头随着音乐被赋予意义的路人。
![](http://img4.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52977879.jpg)
虎牙大法好!
![](http://img4.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09394688.jpg)
平胸大法好!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52976391.jpg)
线条绝了
片中女主和男主女儿的沟通那段简直就是一份学习洞察的标准教材。男主的青春期大丫头每天踩着恨天高和热裤在学校里招摇过市,企图引起男神的一次注目。当爹妈的只知道女儿穿衣暴露,光顾着指责却没想背后的原因。女主却轻易看透这一切,轻巧的两句话就让青春期少女改了主意。
![](http://img4.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189993488.jpg)
“要吸引他的注意,你得先改变风格。”
“这是美式风情。”
“但是太直接了,没有想象空间。”
“……”
“要不要去逛街?”
“走!”
洞察对了,改变消费者的行为只要给个按钮就行了。
爹娘的烦心问题被轻易解决。不是孩子非得那么穿,而是她认为那么穿是有效的。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52976392.jpg)
最初的沟通上,开门见山直接说明目的,坦诚点就算被防备为星探骗子也没关系。重复几次就有效果了。
![](http://img4.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05076308.jpg)
《街头录音遭遇小孩敲诈,制作人折本换回合声团队》
大多数时候对方未必图多少钱,只要事情够好玩是可以拉到自己一方的。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24624154.jpg)
这个画面里的iPhone要是换成Walkman,简直可以直接大喊“SONY大法好!”
![](http://img4.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246716777.jpg)
在任何城市复制这一幕都是落地事件的好案例。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189993631.jpg)
当然,绿巨人再NB,关键传播还得靠KOL。“人家帮她发推了耶!”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2177700492.jpg)
老娘会唱歌,没想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