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说一个女子遁入空门,常用“剪去了万千烦恼丝”来形容,用“万千烦恼丝”来形容头发一点不为过。
为头发所累的,大多是女人吧。毕竟男人从小到大,也不过那几种发型;光头,平头,板寸。留长发梳小辫的男人,除了少数艺术家,还是不多的。
而女人就不同了,尤其是爱美的女人,最喜欢捯饬头发。
在我看过的“老上海”系列里,历来注重形象的上海女人是理发店的常客,并由此诞生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情愫。
关之琳和霍建华主演的《做头》就是以女客和理发师的故事为题材。
说到头发,我也是烦恼了很多年。
小时候梳短发,倒没觉得麻烦,等头发长长了,才发现我是自来卷。而且随着年龄增加,越卷越厉害了。梳着辫子还好,一旦散开就蓬得不得了。
前几年流行直发,每当看到大街小巷的美女一头如瀑直发一甩,像做“海飞丝”洗发水广告般美丽,我都羡慕不已。
可是,“臣妾做不到啊”!这一头卷发可咋整?
于是,狠狠心,去烫了直发。起初还不错,柔顺披肩发,觉得挺美,可是好景不长,没过一两个月,我的头发就故态复萌,重回卷曲。
于是再烫,再卷,这样反反复复几轮,头发伤不起,最后我决定放弃折腾,回归自然。
现在心理学上不是提倡悦纳自我吗?那就先从悦纳自己的头发开始吧。
卷就卷吧,好像现在也挺流行卷发的,何况我这还是大卷,打理好了也不差,还省了一笔烫发的银子钱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以后我要善待头发,不再烫了,而且还要定期做护理,好好爱护秀发,好对得起父母。
到哪儿做护理呢?选来选去,就看到了我们单位门口的一家理发店。
我们单位周围有四五家店,但每次去都得排队。我最怕去人多的地方了,就算吃饭也愿意找个清净地儿,好吃不好吃先不说,人多了太闹心。
看来看去,就看中正对我们单位的这家理发店。
店主是个三四十岁的女人,个子高高的,一头长发高高地梳在脑后,她一见人先笑再说话,给我印象挺好。
我首先看中理发店老板,毕竟以后要经常打交道,找个好相处的,心情舒畅。于是,对比一番后选了一套产品办了头发护理卡。
一有了空闲时间,我就来到小店做做护理。她做头发很认真,很细心地洗头发,上护发油,揉搓帮助吸收,末了还做些简单的头颈按摩。
每次我都把来这里做头发当成一次忙里偷闲的休息,做完觉得神清气爽,很舒服。
随着去的次数多了,对她的了解也渐渐多了起来。她原本在下面县里老家开理发店,为了孩子在市里上学才来到这里开店。
她两个孩子我都见过,大的女孩,小的男孩,都在周边学校上小学。她不仅要开店,还要每天接送孩子,所以有时候来得不巧了,店里就关门了。这也是她店里顾客没那么多的缘故吧。
“孩子怎么吃饭呢?”我问她。她指了指里面一个挂帘子的小屋,“有时候自己做,没时间了就从外面买。”
两个孩子都很听话,放学回来就开始安安静静做作业。她一边理着发,还要一边回答孩子的提出的问题,但是,从没见过她对孩子发脾气,总是和和气气的。
想想很多家长辅导孩子,不一会儿就“河东狮吼”起来,作业还没做完,就一片鬼哭狼嚎。她这么忙,还能如此岁月静好,真心难得。
问起她孩子爸爸,因为从来没见过。她说在外面开长途车,平时不在家,所以孩子都是她在照顾。
凭着丈夫开车收入和她理发店的收入,如今他们在市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把婆婆也接过来住了,以后就有人帮着接下孩子了。
说到这些,她一眯眼,满足地笑了。是那样一种笑,是那种知足常乐的笑。
如果他们还在县里,也许不会想到有一天在市里买得起房子,也不敢想孩子能进入市里重点学校读书。
哪怕小人物,没有金钱,没有地位,也不能放弃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有梦想,每天为了梦想一点一点努力。他们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终于在这个城市有了自己立足之地。照着这样去做,还有什么理想不能实现呢?
有梦想的小人物,让人感动。
20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