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安徒生的童话是适合1到99岁的人阅读,那么我想王尔德的童话就并非那么老少皆宜了,故事的结局不再是“王子和公主最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而是略带悲伤的,具有苍白的现实元素的结尾。无论是《巨人的花园》里静静地死去身上铺满鲜花的巨人和那个拥有爱的伤痕小孩,还是《快乐王子》中满心忧苦最后化成一颗破碎的铅心的王子和无法到达埃及而陷入沉睡的燕子,甚至是《星孩儿》里那个因为不孝而受尽磨难的天使容貌的孩子,这个伤感的故事的结局是在他登上王位之后三年就死去了,继承他的是个很坏的国王。
此处我要谈的是这篇《夜莺与玫瑰》,林徽因把它译得很美,据说是她以此来表达对梁思成忠贞的爱恋。因此这个版本的《夜莺与玫瑰》是最为超凡脱俗的,故事的一切都是美与爱的结合。
这个童话讲述了一只夜莺在感受到一位青年学生对于一位教授的女儿,亦是一位美妙绝伦的女郎的爱恋后,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一朵红玫瑰,成全了他“有一朵红玫瑰”的美好心愿,然而现实残酷,事与愿违的悲凉故事。
那只让玫瑰花刺刺入她心房的彻夜歌唱的夜莺,最终躺在乱草丛中死去了,那朵被她用鲜血染红的玫瑰最后被掷在街心,被车轮碾成碎屑。那个开始追求美好爱恋的其后放弃又沉迷于哲学与玄学的青年学生,那个因为珠宝首饰而背叛誓言的女子,无一不反映了现实的残酷。在我看来,那多玫瑰和夜莺也许正是象征忠贞的爱情,却因遇到了错误的人而陨散了。至于那个青年学生,在心中鄙夷着夜莺的歌唱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自以为是地觉得找到了爱情的本质,再也不相信它,殊不知他自己的狂妄愚昧,至于说那个女郎,恰恰就是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的最好体现,她有着轻浮的誓言,华美的外表和最可鄙可耻的内心。由此看来,这两个人都不配拥有真正的爱情。可是为何?王尔德要将这人世间最纯贞的情感呈在这粗鄙的人性面前,再毫不留情地让它被抛弃,被碾碎在这凡尘的污秽之下呢?
故事中夜莺对玫瑰树说:“用死来买一朵红玫瑰,代价真不小,谁的生命不是宝贵的?然而`爱`比生命更可贵,一只小鸟的心又怎能和人的心相比呢?”然而正是这只小鸟,懂得了比人更可贵的东西,并最终为这份爱献出了生命。这又不能不失为一种讽刺了,再看其后这名“饱读圣贤书”的青年学生说的话就更加得可笑了,“那夜莺的样子生得确实很漂亮,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她有感情吗?我怕没有!她其实就像许多美术家一般,仅是表面的形式,没有诚心的内涵,肯定不会为别人而牺牲。她所想的无非是音乐,可是谁不知道艺术是自私的。虽然,我们总承认她醉人的歌喉,可惜那种歌声是毫无意义的,一点也不实用。”以及最终的“爱情是多么无聊啊,远不如伦理学实用。它所告诉人们的,全是空中楼阁与飘渺虚无的幻想。”这名青年学生是多么的骄妄自大啊!现实中也并非没有这种人,总以为别人只不过是徒有其表的外壳,从不仔细研究就妄下一番结论,质疑情感,质疑社会,特别是当他遇到那位“物质主义”的女郎是,恼羞成怒地急躁地否定这个世界了。
搜搜百科是这样概括这个童话的:“主要讲述了一只夜莺用生命为喜欢的人换取一只红玫瑰的故事。”照这个角度,我也是可以把这夜莺臆想成另一个爱他的女子,正如张爱玲著名的“白玫瑰与红玫瑰”论一般,这名痴情的女子,为了追求这份“挚爱与冢中不朽的爱情”,任由刺扎进她的心房,虽说最后是成全别人,然而谁又敢说这份精神不是伟大的呢?文中“她的歌声越来越模糊,觉得喉咙里有什么东西哽咽住似的”到“那玫瑰树叫道`看呀,看呀,这朵红玫瑰生成了!”可惜这“夜莺再也不能回答,她已躺在乱草丛中死去了,那尖刺还插在她的心头。”不也正如那个《海的女儿》的故事一般吗?小人鱼为了拥有双腿服下了巫婆的毒药,满心欢喜地去见她救了的王子,却因为无法说话而眼睁睁地看着他迎娶那个被错是她的邻国公主,即使得到了刺进他的心脏就可以变回人鱼的匕首,她也仍旧选择变成泡沫。也许现实正是这样残酷,真相往往被隐没,只留下迷惑和虚妄迷惑世人的双眼。
用一句歌词来结束这篇文章我想是再好不过的了,正是那首陈奕迅的《红玫瑰》里唱的:“玫瑰的红,容易受伤的梦,握在手中却又流失于指缝,又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