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两句是说事物的两面性,也就是说事物都是相对的。你追寻美的时候,丑就无形中被你定义好了;你认为难的东西,是你用认为容易的东西做的对比。这一切的对比都是建立在同一基准下的,比如我认为下个腰太难了,腰弄断了也下不去,但是我女儿轻而易举就下去,摸到了后脚跟。这就是我的基准是我,我女儿的基准是我女儿。大家人我我说的好像是废话,但是你想想“别人家的老公”或“别人家的孩子”,你就会明白这不是废话。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为世间善恶美丑都是相对的,就不能轻易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比如骂人,你就不能说骂人是不对的,这要分在什么情况下。在一些抗战的电视剧中,日寇欺辱我们的同胞的时候,主人公愤慨的怒骂日寇,你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刻意的教导容易让人思维固化,只有顺势的引导才能让人真正理解道理。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这就话不是讲要功成身退,而是教导人来如何做事,如何利用事物的相对性,如何使我们成功。夫为弗居,是以不去。为什么会“是以不去”呢?刘邦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是刘邦从用人角度说他成功的原因,但是更根本的原因是,张良、萧何、韩信都获得了自己的舞台和利益,正是刘邦给了他们施展的舞台,给了他们需要的利益,所以他是皇帝。到那时刘邦如果说我不想当皇帝了,我想回沛县养老,能行吗?不行,为什么?因为没了刘邦他们的利益可能就会受损,可能自己施展的舞台就没了,所以不当都不行。这就是”是以不去“。所以你做到了当皇帝的条件,你不用争着抢着去称帝,是别人会生拉硬拽你去当这个皇帝。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这一章最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怎么宏观上去规划成功。怎么去规划呢?其实就是造势, 创造一种推着你成功的势,你坐在这个势的风口上就好了。比如你想变美,你不一定去整容,比如你可以把世界所有人,都在现在这种美丑观念上统统变得比你丑,这样你就美了(估计这个比整容更难实现)。其实你可以通过提升气质、才华、财富等其他美的基准,在这些势的推动下,你自然而然的美了。再假如你想很有钱,你总想着赚别人的钱是不会变得很有钱的,但是你可以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送钱给你,别人为什么会送钱给你呢?是因为都需要你,所以你就做一个大家都需要的人就可以了。你看马云就是这样,想卖货的需要他,想买货的也需要他,所以他自然而然就很有钱了。这就是造势,造成一种向着你成功方向运动的势。势是利用事物的相对性来实现的,它也有两面性,固然势将你推向了成功,也将你推向了风口浪尖,没有卓越的智慧和道德操守是守不住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