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商隐的《柳》
柳(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七绝诗,大约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当时诗人由于生计原因,不得以答应了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邀去做幕僚,这时诗人还未启程离开长安。
诗人经历坎坷,人生一波三折,且后半生凄凉孤苦,青年时代的美好理想到此都化作伤心事,诗人寓情于景,借柳树春秋不同的变化。
先写春天的繁华快意,后写它暮秋经发包人萧瑟凄凉,以盛衰的对比,自伤白驹过隙、韶光易逝、美景不再的人生经历和身世之感。
对柳树而言,从春天到秋天的变化,不过是自然生长与消颓的现象,但是对于诗人而言,意义却大不一样。
早年的春风得意与晚年的凄凉寂寥超越时空,猝然相遇,冷热苦乐,快意与落魄,形成巨大落差,足以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怅。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也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