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最初决定为自己选购一份重疾险时,非常抵触定期消费型重疾险,坚定的要买一款终身型重疾险,原因有二:
一、 重疾是年龄越大越容易得的病,只有买终身重疾才能保证最大可能的享受到保险,让保费花得物有所值;
二、 定期消费型重疾险,保障时期有限,30年后仅仅60岁,患重疾几率低,如果没得病,这么多年的保费就消费掉,等于白白扔水里了。万一60岁后再得病,过了保障期限,一分也没有赔,真是亏大了。
2
可是咨询了身边保险公司的几位朋友后呢,发现他们为自己购买的都是定期消费型重疾险,专业人士总不会选错,可是为什么呢?带着百折不饶寻根问底的精神,我决定深入分析保险定价原则。
两个月的研究分析试算,小编我觉得自己快成精算师了,通过各种excel演算推论,终于在最后,找到一款超高性价比的重疾险,从产品内容、附加条款到最终价格全部秒杀其余同类保险,出乎意外的是,这并非我最初心心念念的终身重疾险,而是一款定期消费型重疾险。
是什么让小编改变最初的信念,毅然决然选择定期重疾险?
无一例外自然是钱钱钱的原因了,最高性价比是小编追求的目标,不多废话,我们看数据说话。
3
这款小编购买的定期重疾险,以30岁女性为例,购买一份30W保额定期30年的重疾险,附加15W轻疾险,每年保费为1589.6元。如果选一款相同保额内容的终身重疾险,其年缴保费为6000元,具体比较如下图:(为避免广告嫌疑,已将两款保险的名称隐去。)
我这里选择对比的终身重疾险,是目前线上销售性价比较高的一款终身重疾险,既然要比,自然是找两种类型里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来对比,否则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两款产品保额、缴费期限、保障内容相同,因保障期限的不同,每年缴纳的保费有4410.4元的差额。
4
用每年多交4410.4元的费用,去保障30年以后的疾病,这笔交易到底是否划算?我们通过计算来判断。
小编我购买的是第一种方案,定期重疾,从30岁开始买,每年缴费1589.6元,交20年,相比于第二种方案,每年可以省下4410.4元,我将这笔省下的费用存到专有账户中,通过理财达到每年6%的收益率(这是大多数人通过理财都可以达到的年收益率),在不同的年龄段可以得到以下收益表:
通过表格可以看到,在复利的影响下,30年后,也就是我60岁的时候,理财账户中已经拥有30.8万元现金。
另外,在60岁前的30年里,我除了正常30W的重疾保额,还有一笔节省保费通过理财所得的资金可以作为医疗备用金,等于变相增加了保额。
这样一来,每年实际重疾保额=定期重疾30W+差额理财所得。
而60岁以后,这笔理财金额仍在复利的最用下不断增值。
5
我们来看一下两款重疾险在每个时间段的保额情况:
从图上可以看出,任何一个阶段,定期重疾险的保额都是高于终身重疾险的。
61岁时,因为定期重疾险的保障期限已到,我不再享有保额,但此刻通过差额资金理财所得的存款金额已经有了32.6万元,万一患病,理财金额的钱也足以替代终身重疾赔付的30万保费。
这也正是我文中最开始提出的:定期重疾险在过保后患病的情况,原本以为过保后患病超不划算,而现在看来,即使过保后患病,其差额理财金依然是多于终身重疾保额的,更别说在70岁或80岁患病时,终身重疾保费仅仅30万,远远不能赶超差额理财金在复利累积下的98万现金。
98万现金,有病治病、无病逍遥,可不比那30万保费,不患重病根本拿不到手,这到底是不拿幸运呢?还是拿到划算呢?
6
如果有人说,我可以买分红型的终身重疾保险增加保额。
阿巴西~那我告诉你,分红保险的计价原则是在6000元的终身重疾险上再加2000元,每年向你要8000元保费,然后保险公司拿着你多交的2000元去做投资理财,等几十年后把投资理财赚的钱分一点残羹冷炙给你,俗称分红险,羊毛出在羊身上啊。
不要说因为自己不擅长理财,就多交点钱让保险公司帮忙理,再强调一次,想赚钱就去买理财吧,保险请买纯保障型。
买分红险,还不如拿钱打水漂……
好了,今天就到这了,重疾险怎么挑,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