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拆书是在秋叶PPT的公众号,觉得蛮新鲜,顺着他的推荐,一口气看完了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看完觉得意犹未尽,想要读书与学习的欲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网上随便查了查,发现这种读书的方法,竟然已经火遍全网了,很多知识平台上都可以看到拆书帮的影子。
其实从小到大,老师们就教育我们要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会告诉你,超过90%的成功人士都是阅读爱好者,于是你可能和我一样,网上百度各种书单,决定就此发奋图强,狂补脑中空洞,甚至就此走上人生巅峰。但是很快就放弃了,很多书看了前面几页就看不下去了,看书的积极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可为什么拆书突然就火起来了,带动了这么多人来坚持做这件事情呢?
正如吕世浩老师所说的,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传统的大学教育,依然停留在知识灌输的阶段。这是工业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社会对于各种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这也是大学最初创立的目的,反而传统的人文教育缺乏了。尤其是像我这种理工科学生,学的知识多半是记忆型的知识。如何读书,如何思辨,反而并不是我们所擅长的。好像有点荒谬,读了十几年的书,其实并不会读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选择与可能性,同时也有很多诱惑,在这种背景下,人很容易迷茫,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作何选择。正是因为此,所以人们求知的欲望也似乎是前所未有的强烈,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会审时度势,突破自身的种种限制,可以在面临机遇时牢牢抓住,面临挑战时直接应对,面对诱惑时理智甄别。
刚好,赵周在书中提倡的RIA读书法,提供了一个“傻瓜式”的逻辑(复述—案例分析—实际应用),让读书变成一件看起来相对容易的事情。很多老先生老前辈都谈过自己的读书方法,基本逻辑是和RIA一样的,但是只有赵周把这个逻辑转化提炼成了一个适合普通大众的标准化工具,简单易懂,入门门槛低,实操性强。用这个方法不会有一种“我要搞定这本书”的沉重感,一个精彩点的学习可能只需要25分钟,因此挺容易尝到读书的“甜头”。
一方面人们求知的欲望强烈,一方面这个SOP工具简单实用,怎么会不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