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视频讲话)《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基》
(一)培训的主要任务
1.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2.准确把握新课程修订的整体情况、基本思路和主要变化;
3.思考和谋划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深入研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实施策略和方法。通过全面培训,把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新精神新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基。
(二)培训的四点要求
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思想为指导谋划和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二是要深刻认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要全面把握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课程组织实施的领导力和自觉性;
四是要全力落实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在新课标落实方面,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加强保障,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新课程改革平稳落地,取得实效。
(三)培训的五条建议
一是要加强领导,建立机制。要提高站位,着眼教育事业全局,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摆在突出位置。
二是要加强培训,深入学习。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方案》要求,明确牵头部门和任务分工,认真制订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培训方案,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抓紧部署开展全员培训。通过省级骨干培训、地市级培训和校本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相结合、专家报告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培训学习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等方式,全面完成对全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同志、教研员、高中校长和教师的轮训。
三是要抓好教学科研,强化专业引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加强教研工作。要结合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特点,进一步加强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创新普通高中教研活动形式和教研工作运行机制,有效整合高校、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源,使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焕发生命力,点亮教师教学智慧、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唤醒教师创新潜能,使其成为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有力支撑。
四是要抓条件保障,提供有力支撑。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摸清底数,科学测算,明确缺口。通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全面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完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为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要指导学校充分挖掘潜力,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资源。
五是要抓宣传解读,强化正面引导。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统筹考虑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中考改革、普及攻坚等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要充分利用各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加强综合宣传和深层解读。
二、专家解读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组长朱慕菊:
1、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版,2003年颁布、2004年实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高中教育的定位、性质与任务的认识有待深入;
(2)课程结构及必修与选修的比例不尽合理,部分学科课程容量偏大;
(3)课程标准的操作性不强;
(4)课程方案、选课制度没能与高考制度相匹配;
(5)课程实施缺乏有效的条件保障等。
2、新课标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4个坚持)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遵循教育规律;
(3)坚持问题导向;
(4)坚持科学论证。
新课标的修订从2013年7月到2017年12月经历了艰辛的五个阶段。国务院教材委员会于2017年12月1日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20个学科课程标准进行审定并通过。
(二)修订组组长张绪培——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与突破》中强调:
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改变学习动力机制,推进教学改革。
(三)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
在题为《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实施》中对何为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做了解读和指导。
(四)杨向东教授:
主讲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介绍、课程方案的新突破以及课程标准解读;
三、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刘月霞、上海市教研室主任徐淀芳、浙江省教研室主任任学宝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主讲并分享教研部门专业支持高中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四、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浙江省教研室和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分别分享了教育发达地区在推行国家教育政策、筹备高中新课程方案、落实高中新课标等方面,提前动手,精心安排,科学谋划,成果显著。这些地区早在2016年年初就组建专家教研科研团队,着手部署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启动新课程教研准备工作。
☞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徐淀芳(主任)《高中课改背景下上海教研的职能:理解和行动准备》:
上海市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做好了八项准备工作:
1.组织教研团队,研究解读课程标准;
2.编制分年级教学基本要求;
3.研制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4.学科培训者培训;
5.学科全员培训;
6.确保每月一次的新课程专题教研;
7.开展评选活动;
8.开展项目研究(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困难和问题,鼓励和支持市区校三级教研网络,设立新课程推进研究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并把经验上升为实施新课程的规范。)
☞ 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
学校成为海淀区的课程指导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质量评价中心、资源建设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向周边区辐射。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工作六大转型:
1、教研工作应该由研究学科教学转型为研究课程育人;
2、由研究知识获得转型为研究素养发展;
3、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型为研究学生的学;
4、由研究基于经验转型为研究基于证据;
5、由专家讲授转型为教师众筹;6、由统一研修转型为个性服务。
刘月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全面推进教研工作六大转型:
一是从过去着重研究课堂转向研究教育教学全要素,强化课程意识和评价意识;
二是从注重研究知识传承转向研究全面育人,重视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是从过去重点研究教师的教转向重点研究学生的学,倡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是从过去关注传统教学的研究转向关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五是从过去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向基于实证和数据的教学研究,引导教学研究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轨道;
六是从过去注重对区域范围内教学共性问题的研究转向既要研究共性问题,也要特别关注个性问题的研究,将教研重心进一步下移,重视学校特色引导和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
教育部将在全面调研和总结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起草《加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探索并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教学关鍵问题实践研究”,推广“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研究与实验成果。
五、发挥教研职能,推进高中新课标实施
(一)重新认识教研系统的职能
1.国家对教研系统职能的定位是:研究、指导和服务。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要抓好教研科研,强化专业引领。教研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特色,也是优势。我国基础教育的每次重大改革,都离不开教研工作的重要支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加强教研工作。要结合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特点,进一步加强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创新普通高中教研活动形式和教研工作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有力支撑”。
2.教研系统应该成为保障高中课程改革落地的最重要的专业指导力量。“教研的职能是通过文本指导和现场指导这两种基本方式,促进学校和教师理解国家课程政策、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帮助学校和教师将理解的课程转化为设计方案,并指导学校和教师实施方案,将教学方案转化为学生的收获”(徐淀芳)。
上海对教研保障质量的解释是围绕课程转化的职能,发挥团队智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的经验提炼研究,让经验得到传播和分享,让教研活动参与者和组织者共同经历从普通到卓越的全过程。
3.推进教研创新发展,教研系统要做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在题为《推进教研创新发展,做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的主题报告中提到,教研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系统是在服务行政决策、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专业作用。60多年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制度成为保障我国基础教育基本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经验和独特优势。
(二)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战略意义
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研工作管理体制需要理顺。尤其是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在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不到充分认可,很多县一级教研室的教育学研究工作与本地普通高中教学研究关联不大;
二是教研工作任务和机构职责需要明确;三是教研队伍建设力度需要加大;
四是教研工作机制方式需要创新;
五是教研工作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需要加强。
在新一论课程改革中,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是破解长期困扰我们的课程改革实践中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一个迫切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发展不到位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推动中国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刘月霞)
(三)推动高中课程改革是教研系统的中心任务
教研系统在推动高中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中该从何处下手?怎么做?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刘月霞提出以下五条建议:
1.整体谋划区域课程改革。研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在高平台、宽视野下整体谋划区域课程改革;围绕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形成有较强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与行动方案,推动区域课程改革整体水平的提升。
2.指导学校在新高考制度下落实好课程方案。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深入学校帮助开展课程的规划。指导学校进行课程统整意义上的课程规划和建设,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建立重基础、多样化、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3.开展教学研究,改变教学方法。“情境要成为学生的思维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创设情境就是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的接壤之处。(余文森)”
教研系统要引导教师开展学科本质和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研究,准确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要指导教师开展对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认知特点的研究,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引领教师研究信息化带给课堂教学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穿越课堂边界、可以突破学校围墙的优势,创设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条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与深度融合。
4.研究教学评价改革。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研究教学评价标准方式方法,加强基于证据的教学指导与改进;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和课程实施监测工作,改进区域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加强教育测量和命题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评价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5.组织开发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专业优势,开发基于课程标准和切合地方实际的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特别要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