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林子晚上七点多坐公交车去往美味餐厅,结果到那里已经很晚了。王志成已经下班了,他坐在餐厅门口等着他。林子只好抱歉说:“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王志成说:“我怕你找不到,就坐在门口等你。”林子在见到王志成之前,是在中央电视台上见过了他,电视上对王志成这位打工作家做了一个专访报道。眼前的王志成中等身材,但看上去还是比较魁梧,后来还听说王志成的老婆说王志成不像个文质彬彬的作家,倒像个杀猪的。留着寸头的王志成看上去还是挺帅的。
于是,王志成把餐厅的大门锁上,带着林子来到餐厅不远的一处小区,上到六楼,开门开灯,这房子是王志成花了六万元买的,面积不大,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但作为一个农村来城里打工的青年,这也算是有个固定的家。多年后,王志成有钱了,又买了两套面积大的房子。这是后话。王志成已经结了婚,妻子是他原来在餐厅打工的打工妹,不过比他还大一岁,是媳妇姐,倒是“女大三抱金砖”,夫妻结婚一年,生有一子。不过,林子今天倒没有见到王志成的妻儿。王志成说老婆带着孩子还在农村的娘家,因为春节刚过,要多住几天才回来。
卧室里有一张双人床,床头边是王志成写作的电脑桌,上面摆着电脑,虽然王志成以前是手写,但用电脑写作已成趋势。不过,他目前还在学习电脑打字,还是刚流行的五笔打字。
王志成给林子倒了一杯水,两人坐下,王志成说:“我是受《文化报》委托,来采访你。”
林子有些吃惊,只是他一个油漆匠,有什么好采访的。林子于是就开始接受王志成对他的采访。毕竟对林子来说是第一次,他平时也比较沉默寡言,不善言辞,采访他,他都不知道说什么。
王志成说:“你老家是浠水的?”
林子说:“是的,浠水是闻一多的故乡。”林子总不忘这样介绍自己,闻一多先生就是故乡浠水的一张名片。
“你来楚城几年了?”
“我是91年来的,已经6年了。”
“那你一直是做油漆工吗?”
“是的,我跟我姨丈学徒,我姨丈是油漆包工头,高中毕业,带了好几个徒弟。”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我是91年开始的,确切的说90年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就开始了,买了一个小日记本,我就开始写日记,整整一个夏天我记了一本日记。”
“那你为什么要写作?”
“我写作,是因为我从小喜欢语文,读书时语文成绩很好,但数学不行,偏科。再加上我四岁我妈妈因为家庭矛盾,半夜跳入池塘自杀了。后来我十二岁有了继母,但继母脾气暴躁,对我一点不好,动辄打骂我。这使我的性格变得非常内向。当我知道我的亲生妈妈是一个很漂亮很和善而且勤劳贤惠的人,她的死其实是为了让我们过得好一点而作的抗争,希望破灭后才绝望到自杀,当我理解了我的妈妈,初中时,我就萌生了长大要当个作家,写一本小说来纪念我的妈妈。于是我就走上了写作之路。”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表文章的?”
林子喝了一口水,接着说:“这还得感谢你,我就是看到报纸报道你边打工边写作的故事,深受鼓舞,才写了一篇《向打工作家看齐》的文章,这是我的处女作。后来才又发表了多篇文章。也被编辑王老师邀请去了一回报社。”
王志成鼓励他说:“继续努力,写出更多的文章。”
林子说:“向王哥看齐,向王哥学习。”
王志成又说:“你在写作这些年或者打工这些年有些什么故事吗?”
林子想了想:“也没有什么故事,毕竟我是跟我姨丈学徒,也没有到处闯荡,一到楚城都很安稳,不像你干过建筑小工,守过书摊,送过煤,做过服务员,配菜帮手,后来当厨师,现在才是作家。我的故事比较简单,唯一就是自幼家贫,四岁丧母,继母对我不太好,受过一些打骂。搞写作是比较孤单寂寞的,因为在认识你之前,我没有一个文学好友,受尽了别人的嘲讽,有人还说,你要是能成作家,我就能当主席。直到发表处女作那天晚上,还因停电,我点蜡烛看书,因为白天干了一天活,疲劳过度睡着了,引起了火灾,把蚊帐烧着了。万幸我师兄从外面回来,从门缝瞧见火光明亮,误以为来电了,惊喜一声喊,来电了,才把我惊醒。不然我肯定会被烧伤。火灾的第二天,我就在报纸上看到我的文章发表了,时间也是火灾同一天。所以我姨丈对我说,文章第一次发表的当天发生了火灾,可能是个吉兆,将来写文章肯定会火,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
王志成说:“肯定会火的,坚持下去,有志者事竟成。”
王志成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已经快十点钟了,王志成问:“你今年有二十岁吗?”
林子说“二十二了。”
王志成又说:“有没有女朋友。”
林子说:“没有”。
王志成说:“何梅你知道吧!她是个护士,也喜欢写文章,她对我说想认识你。你们有机会可以见见面,有缘的话还可以做女朋友,毕竟都有文学爱好,有共同语言。”
林子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倒是很想自己的另一半是有共同语言的人。就说:“那谢谢王哥,有机会介绍我们认识。”
王志成说:“好的。时候也不早了,我就不留你,你就早点回去吧!再晚怕没有公交车了。”
林子就说:“好的,王哥再见!”
王志成说:“欢迎你有时间随时过来玩。”
林子答应了,王志成送林子下楼,林子坐公交车回到干休所,一夜无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