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
章节: 前言
立规矩,就是非常明白清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该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该做的一定不要去做。
一、立规矩的目的
让孩子有边界感,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问题行为。
二、立规矩的原则
第一,要有针对性。
规矩是针对孩子的某种或多种不妥的行为而订立的,所以要综合考虑孩子已经出现的和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订立非常具体的规矩,而不是随意地、想当然地、泛泛地立规矩。
这一点上,我是有点纠结的。如果已经出现了问题,那肯定是需要针对性处理的,但是即使是可能会出现(暂时还没出现)的问题,也还是需要有规矩,需要家长明确去引导的,只是可能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用不上惩罚和奖励而已。
第二,要有可操作性。
比如,孩子不睡觉,那就要订立规矩——“几点睡”、“睡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如洗澡、刷牙、保持安静、在规定的时间上床、准时熄灯”“第二天几点起床”,等等,这些都是可量化、可操作的。
以我们的家为例,每天并没有明确规定几点做什么,因此经常一不留神就晚睡了,大人小孩都是如此。 目前基本在11点睡,以10点为目标的话,9点便要刷牙、上厕所、上床、讲故事,那么8点半便要洗澡,至少要7点半就吃晚饭了。这里面涉及到的大人比较多,除了要孩子能做到,大人之间也要努力配合才行,而目前来看,比较难行。
第三,规矩应保证客观性。
所谓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所订立的规矩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要能够做得到;
二是要有人能够监督,如由父母、老师或是其他监护人来监督孩子践行规矩的情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
以午睡为例,我们家的睡眠时间确实比较少一些,从小便是如此。 那么他精力旺盛的时候,直接逼着他去睡也是不可取的。以前不上学的时候,可以把午睡时间安排到3、4点,但是现在是上学了,发现这个时间不适用。有阵子,会强迫他2点就睡觉,但是效果很差,大人烦躁、小孩哭闹。后面想办法早上起的早一些,上午的活动安排运动量较大的活动,那么中午也就自然而然睡觉了。
另一个需要有人监督,也是深刻的体会。 孩子并不会自发给自己安排活动, 非常需要大人及时的引导。 在家里所有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人陪伴孩子的时候,规矩是万万立不起来的,总有一个人需要退下来,以孩子为中心。
第四,规矩应该长期有效。
长期的规矩而不是临时的规矩,会增进亲子间的信任感,同时也会让孩子意识到妈妈是说到做到的,这样孩子才更愿意去遵守规矩。只有把订立的规矩坚持认真地落实下去,规矩才能真正显现出好效果。
曾经花了非常大的精力,每天逼迫孩子睡觉前必须刷牙,到目前他也被迫接受了,知道必须刷牙,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逃掉。 也正是他接受了这个规矩,反而我们大人就放松了。 有一次睡前,娃说:“今天可以不刷牙吗?” 我想着,晚上也没吃什么东西,漱漱口就不刷了吧。 然后娃一脸疑惑问我:“妈妈,为什么可以不刷牙呢?” 这句话也正好提醒了我,规矩不是可有可无,既然立了,就要保持一致,不可看心情随意改变。
三、规矩的执行
孩子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遵守规矩。对此,要心态平和,不强求孩子去遵守,而是适当简单地提醒一下,然后平静地走开,从而避免爆发一场“家庭大战”。(可以把这一点当努力的目标,但是大部分是做不到的,至少我做不到。)
对孩子尽量少用负面评价,负面评价多了,严重的话会导致孩子“破罐破摔”。(深有体会,需要家长持续学习正面管教的方法。)
可以对孩子有适度的“惩戒”。比如,可以把“暂停时间”当成惩戒孩子的一种措施,让他待在一个安静的空间里,而且那里要没有娱乐活动才可以。另外,这种惩戒应该是及时的、不拖拉的,因为较快地实施惩戒会让孩子更容易将不守规矩与后果联系起来,从而更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受教育”这件事上。在实施惩戒措施时,应该保持中立,而且在语气上要带有同情感,以免孩子对此有抵触心理。
如果孩子非常遵守规矩,可以适当奖励。但最好不是金钱和物质,甚至不要拿糖果奖励。可以多进行描述性奖励——表扬,让他更有成就感,这样孩子就会更明白,原来守规矩不仅会让自身成长,也会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赏识。
四、最后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知道要立规矩,关键是,规矩要合理、要有人执行、要长期有效、要惩罚分明。 以孩子为出发点,立规矩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 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遵守,家长也能更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