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梅若李·亚当斯 Marilee Adams
书名: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整理人:迷迭香 Cynthia
时间:30分钟
页数:177页
推荐指数:5颗星
你是不是心中经常这些问题萦绕挥之不去......为什么成功的总是别人而不是我?他们为什么总是那么笨,已经知道不可以了,何必还要再试呢?为什么人们总是对我不满意?
如果你的身边经常围绕着这些问题感不知所措,生活的一切也都是支离破碎一地鸡毛满地狼藉,那么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到你用提问式思维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探索如何问出有利于产出你所希望结果的更好问题。正确的问题可以引导做出更明确的选择,真正的改变,永远属于思想的改变,而思想的改变,在于你向自己向别人提出了正确的问题,而正确的问题就是能够赋予自己力量赋予他人力量的问题,而不是消极的负面的问题,正确的问题会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进而改变我们的工作,各种关系,甚至整个的人生轨迹都会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一步一步发展。
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下,选择地图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自己和别人,不是为了给自己或者是别人贴标签,或者是对号入座,它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工具,能够指导我们在生活中描绘出更有效的路径。我们在选择学习者或者评判者两条路中的哪一条会发生什么,都画出来了传达的信息是很具有普遍性的,因为几乎在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时刻都会面临是学习者道路和评判者道路之间的选择,学习者道路会把我们带到与评判者道路完全不同的地方,评判者的心态最终会让我们陷入泥潭,而学习者心态会帮我们看到更多的新的可能性,我们确实在每一刻都可以主动选择,当我们能够感受正念当下去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我们表达这些想法和感受所使用的语言时,我们便可以真正开始做选择了成功的最关键就是时刻保持自我觉察,我们可以问自己,我此刻身在何处,现在状况如何,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心态还是学习者心态?
中立观察者心态,这在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通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向自己提问把我们置于学习者状态或者是评判者状态当中。当我们处于学习者状态时,做任何事情都会是最高效的,当我们的自我观察者变得更强、更可依赖时,转化问题回到学习的状态也就会更加的容易。需要了解的是,在平常我们碰到选择的时候,在学习者心态和评判者心态转换的时候,这种中立者观察者状态出现都会非常频繁,这个也是很正常的。这张转换道图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来理解。
让我们大家记住一句话,责怪会让我们去留在过去,而责任能为我们铺设更美好的未来之路。一字之差的心态和行为,人生可能从此迥然不同。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出的选择,决定了我们成功的机会,决定了我们对人生方方面面的满意程度。
当我们转换的角度的时候变成学习者心态,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带着新的眼光去看问题,带着新的耳朵去听事情,在这里推荐一种ABCC选择法:
Aware,时刻觉察自己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习的心态还是评判着心态。
Breathe,藉着深呼吸的机会去思考: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我想要获得的是什么等等。
Curiousity,这也是通往学习者心态的唯一的捷径。看看我们的假设是什么,事情发生的真相又是什么?
Choose,继续上面ABC我都会主动的选择什么。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走走不了太远,一群人走才可能走的更远,因此我们不仅要作为个人拥有学习者心态,更建议大家创造一个学习者心态的团队,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我们一个团队一群人时刻都能觉察,保持觉察,把专注力注意力放在学习的心态上,那么我们将会创造伟大的奇迹。当然在这里,我们要同时能够接受评判者心态,因为我们每个人也很容易在一瞬间从学习者变成评判者,所以我们要有共同的修习学习的心态。接受评判者,修炼学习学习者,这一点无论是对于团队还是个人,都相当重要。如果我们是一个团队的领导那么建议我们去做探寻式的领导,也就是说去提出有力的问题,用言语去创造团队的文化和氛围,用言语去创造世界!可以通过有力提问这样的头脑风暴,因为每一个没有提出的问题都会有扇没有开启的大门,我们好奇你那扇大门后面藏着怎样的答案?关于提问式思维,可以参考如下十大工具:
1、赋能你的内心中立观察者。我们知道你的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让我们把每天的能量都放在我们内心的中立观察者身上去滋养它。
2、做一件事情之前面对选择地图。让它作为我们的向导,我们是主动的去选择学习者心态还是被动反应的去选择评判者心态。
3、要充分的发挥提问的威力去问出好的问题。
4、区分学习者与评判者心态与他们之间的问题,这个可以去见我刚才上面的插图2&3。
5、与评判者为友。百分之百的去接纳包容它。
6、质疑假设。自己的假设是什么?探寻真相和实际是什么?
7、善于转换问题。时常根据需要调整转换道,做中立观察者。
8、建立学习者心态的团队。
9、提问风暴去突破。
10、成功的12个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神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说:你被羁绊和失足之地,即是无尽宝藏之所。攀岩的人经常要抬头“看路”,我们在做事和思考时,心里也要“看”路,看哪条代表了你最高的潜力,提出那些指向美好未来的问题,进而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改变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而改变过程以及结果。聚焦在这条路上,我们的生活也许更精彩。
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我们内心思考着什么问题,就会牵引着我们走向什么方向。正是这些内心的提问控制着我们的行动。我们向自己及团队提问,得出答案,引发行动,产生结果,循环往复(这也符合柯维的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的“以终为始”原则)。提问的最终目标,是将思想进行内化,而已内化的提问,会成为强力的引擎,驱动人满怀激情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如果你每天问的都是同样的问题,那么,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过着相同的日子;相反,如果你每天问的不同的问题,那么恭喜你,你的生活一定会充满新意。从这个意义来说,你问什么样的问题,就过着什么样的人生。
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每天问天问地问自己:我要问自己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帮助我过上我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