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宇宙在这十几年中发生了怎样的巨变,以致于都能够影响到我这样一个微小的存在。越来越频繁和明显地感到自己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打碎,碎片或大或小,散落一地,捡拾的过程异常艰难。开始经历这种打碎的过程,非常痛苦,无法接受一切归零的结果。几次下来,痛到极致后,才能体会到“零” 所带来的能量。
偶然中孕育着必然,是真理。
两个月间,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都指向这个“零”字。
《千与千寻》中的配角无脸男,从无开始,无脸、无身、无音、无形,经历贪婪,迷失自我,终须借由纯净空无的千寻的帮助,才回归自己,重归于无。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从81天的空船期开始,经历2天2夜激烈残酷的海上搏斗,角力角心,最终那架大鱼骨让一切归零,老人、孩子、女儿、伙计、记者、渔夫,期待、嫉妒、贪婪、好奇、无奈。
《泰坦尼克号》纪录片,从零里程的巨轮,装满富人对财富地位的炫耀虚荣和满足,以及穷人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期待和担忧,历经海上风浪、人性本恶/善的考验,终于长眠于海底,让一切归零。
《时间简史》纪录片,给我科普了人类对宇宙的物理视角的探索,黑洞将一切化为乌有,世界本无始无终,万事万物都是零。
《零极限》和它的续本《新零极限》是假期读到的两本身心灵书籍。这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我从零开始,体验,践行。
瑜伽的练习让我体会到,似乎所有的运动都有一个要“平衡”的共性。运动虽显现为“动”,但实则由静(零)开始,经由一切的“动”,最终仍归为静(零),让一切平衡。瑜伽让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调息归零。
大字的练习让我体会到,四方格内,一笔一划之间,重要的仍是平衡,是上下左右的和谐均衡,是笔墨与留白之间的均衡,是有与无之间的均衡,最终让我们体会到整副字的归零状态,达到完满。
论文的写作亦是如此。定下题目,便开始了从零出发的旅程,一步步从研究背景的引言到文献回顾综述,到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的介绍,研究结果的呈现和讨论,最后总结,收尾,谈研究不足,归零这个研究,再开始新的研究。
如此,是个全息概念,可以推衍至任何人任何事。
一切从零开始,一切最终归零。
重要的,是走好从零到零过程中的每一步,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不论是遇到困难感到痛苦,还是一切顺利体会幸福,都能享受其中,不带任何分别心地经验每一刻。
如此,方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