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你自己读书》作者徐可夫,是外国文学爱好者,家庭教育工作者。热爱写作,喜欢追求有内涵、有品质的生活,在给很多儿童普及科学知识及文学修养的工作中,他更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他认为,孩子的不足很多都是父母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教育儿童固然重要,帮助家长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则更为重要。
为什么要读书呢?
《论语》里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就是,古人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而现代人读书则是为了将自己装饰给别人看。由此可见,无论是为了提高修为,还是为了赢得他人的赞赏,都必须读书,因为它能够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也就是说,从书本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知识,未来孩子们才能更好的发展。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针对孩子在读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告诉孩子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为你自己读书!并从读书的志向、兴趣、方法等方面引导孩子如何读好书,如何让自己更优秀。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所说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襟怀与宏愿。
书中提到张载年轻时准备投奔范仲淹,行军打仗。范仲淹见了他后,说道:“趁现在还年轻,你应该回去读书,把握好这积累知识的机遇。报效国家的机会有很多,先把书读好,慢慢来。”并赠送了一本《中庸》给他,告诉他:“书中自有你的千秋伟业,自有让你驰骋的天地。”张载回去读《中庸》后,放下一切杂念,专心求学,最后成了一代大儒。
那么,读书对于青少年来说,有三大作用:
1.培养高屋建瓴的眼光
读书培养了一个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东西——眼光。读书让我们见识了未曾涉及的领域,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从此我们的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
2.改变气质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富五车不是为了谈话时引经据典、卖弄才学,也不是为了换得一纸文凭,我们更看重的是其对个人心灵的陶冶。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就像一泓浸润人心的清泉,唯有潺潺不绝,方能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成为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
3.获取知识,改变命运
读书能获取知识,拥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这是早已被证实的真理。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正懂得读书意义的人,一定会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不读书的人,往往借口“读书无用”而懒惰下去。如果我们想有所作为,就努力读书吧!
鱼乐希望在读过本书后,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明白读书对自己的重要性,并深刻地认识到读书不仅是为了一纸文凭和将来的就业,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建立自己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感谢阅读,记得关注、点赞喔)
鱼乐说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