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开篇,开宗明义,世界上共分为三类人,上层人,下层人,掉落的人。理解了这三句话便理解了电影要表达的现实意义。
不少人说是指上层阶级的人,下层阶级的人,正在从上层阶级掉落到下层阶级的人,我不敢苟同!如果这么认为,我觉得是有一种惯性思维先入为主了。而且如此解释电影,很多地方都会解释不通。
我的观点是,三类人是指追求精神理想的人,为生存挣扎的人,以及精神理想破灭的人。这是导演在用电影透视社会现实。顺着这个思路,电影的所有细节都能贯通。
让我先看看男主(葛兰)初入监狱和狱友崔马什的故事。首先,崔马什的口头禅—obviously(很明显),说明他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了解并适应了监狱的生活。接下来,他该吃吃该喝喝,也不觉得残羹冷炙有什么恶心,对突如其来的坠亡者麻木不仁,对下层邻居的辱骂报以更下作不堪的方式。一副自私、冷漠、旁观者的面孔,你会想这人怎么这样啊?不过他也许是西班牙普通大众内心的真实写照,只不过在电影里,在监狱的特殊环境下得到了放大和凸现。其次,崔马什入狱的故事—买武士刀,不正是对消费主义观的嘲讽嘛?普通大众不正是无时无刻被那些消费主义价值观在左右嘛,再现实不过了,崔马什就在我们中间。好,就两点而言,崔马什其实代表的就是为生存挣扎的普通大众,为生存挣扎的人都何曾相似,追求精神需求的人,却各有各的理想。
让我们来看,男主(葛兰)和崔马什的对话,这是重点。崔马什说了两个关键点,很容易被忽视,其实是电影的核心。第一句,“下面的人会越来越少”。这个不难理解,看到电影后面就知道了,下面的人没有食物,为了生存而互相残杀。第二句“上层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上层的人。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你没有任何盼头,而且要思考很多东西,我祈求一直在中间楼层”。很多人对电影内涵持阶层与资源分配的观点,不过他们可能忽视了这句话,按这类观点的说法,大家应该努力往上层走,拥有更多资源才是啊,为什么崔马什会觉得中层更好,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上层的人也会越来越少?这个悖论证明了导演并不是重点突出什么阶层对立之类的。
我接着分析,首先,上层的人不可能是互相残杀,没必要;其次,不可能是他们都出狱了,电影说了,服刑是有期限的,阶层是随机调换的,不可能因为你到了上层就可以出去了。唯一的解释,是上层很多人自杀了,你可能会问,吃得那么好,还要自杀嘛?恰恰是有可能的,当人在最基本的食欲上挣扎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渴望生存的时候,他们还有下个月去中上层的盼头,而当在上层时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更高的需求呈现出来却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比如当他们离自由(顶层)如此近却无法出去的时候,他们精神上的苦闷,以及下个月即将到来的无底深渊,都足以击碎他们的精神底线。有例子嘛,有,第一个是,突如其来的坠亡,吓坏了男主,却也即时印证了崔马什的观点。第二个是,当男主(葛兰)处于第6层时,黑人狱友渴望出去,被第5层的邻居戏弄了一番。他绝望的喊到“再也不会这么接近顶层了”,一种绝望,欲哭无泪啊!
那么男主是那一类人呢?男主(葛兰)肯定是有精神理想的人。导演重点对他的精神进行了一番探索。他进监狱带了一本书,而且是《唐吉珂德》,足以看出导演之用心,他是有唐吉诃德气质的一类人,道德、公平、正义、有同情心,刚进来时,一种读书人的真诚、友好、天真,直到目睹了死亡,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进了地狱,这还不算,直到崔马什开始吃他肉时,他是有点绝望的,有可能要变成精神理想破灭的一类人。但是他的同类救了他,他的同类是谁?就是米哈鲁和伊莫吉里。为什么说他们是同类,先说米哈鲁。
米哈鲁和男主一样自愿进来的,在此之前,她是个弹着尤克里里的演员。想当东方的玛丽莲梦露。这是对她理想气质的暗示。此外要理解她这个人物的设定,就要理解她为什么一直都要往下往下往下?崔马什说她是要去寻找儿子,但是没有得到米哈鲁本人的验证,不可信。后面伊吉莫里也说了监狱里没有小孩子存在。我的理解是她在反抗现实,作为一个女性,在这种环境下,无论她处于哪一层,她都会面临两种威胁的循环,一种是在上层被强奸,一种是在下层被吃,她是不想傻坐等死的,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随着站台往下,虽然她也不知道有没有出路,但是她就是要抗争。至于崔马什说她,每次杀狱友就是为了不断的换狱友以便能有机会和儿子团聚,或者又说她不断往下是寻找儿子,那是旁观者不理解她的做法,而臆想编出来的故事,以便来解释这个疯子的行为。现实中有很多流言蜚语,空穴来风,谣言可畏,所以监狱中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不过这一说法,也为后来小女孩的这个形象出现埋下伏笔,以至于最终小女孩出现时没那么突兀(小女孩其实是男主幻想的,这个后面再说)。米哈鲁的行为一定感染到葛兰,因为米哈鲁救了她的命,后来他也救了米哈鲁的命,两人对对方的感情和精神都有影响。现在再说下,伊吉莫里。
这个女人,也是个天真的女人,也是追求精神理想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她呼吁自发性团结的行为,从她进监狱带了狗进来,都可以看出来。我相信她说的话是真的:即使工作了20多年,她仍不知道监狱内幕,她只知道这个地方叫垂直自我管理中心,不然她也不会执著呼吁大家定量用餐,自发性团结。她带狗进来是因为心理上的需求,这个可以去问爱狗人士,另外注意她狗的名字——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最有名的法老王之一,在这位法老身上发生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他的爱情故事。我想伊莫吉里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历史,她是个有文化有学识,有理想情怀的人。在她的狗死了,并了解监狱的真实情况后,再加上她本来癌症晚期,她崩溃了,上吊自杀了。我想她主要还是因为精神破灭而自杀的,为什么?她和癌症抗争了三年,都没想死,说明她并不是一个脆弱的人,也不会因为癌症晚期就急于赴死,她是因为精神破灭而死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精神破灭的人都会选择赴死,因为这不是现实,电影中只是艺术化了。
现在接着说男主(葛兰),为啥我说米哈鲁和伊吉莫里救了他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救了他的肉体,米哈鲁救他就不多说了,伊吉莫里救他,是用自己身体作为食物保证了在202层活下来了。这中间有一段男主(葛兰)的幻境:伊吉莫里念着新约福音书中的一段话,告诉他可以吃自己的肉,并化身先知预言,男主是弥赛亚,是救世主。这是男主理想化的性格在作怪,自己臆想出来的情境,也可能是为了把吃同伴的肉合理化的自我安慰但是男主自己肯定是相信了自己是弥赛亚,这样以来,在男主自己的心理纠结中以及米哈鲁用实际行动的影响中,他决定开启他的反抗之路,不过他的反抗比米哈鲁要高级一点。接下来,说下男主试图改变监狱现实之路,继续他的精神理想的追求。
男主首先是拉了自己的狱友入伙,黑人狱友是个宗教信仰者,也是有精神追求的人,其次他俩都渴望出去,渴望自由,这是他们能合作的原因,他们是一类人。至于男主能不能成功,不确定,但是都有殉道的勇气和精神。把食物送到最底层,就能改变监狱的体制,这个策略其实一点儿都不成熟,而且“体制存在与否”都不确定,这个后面再说。且说他们一路下来,直到遇到“智者”。智者倒是说了句实话,管理中心是没有良心的,要把我们的抗议传递给服务人员也许还有点可能。用什么传递,用完整无缺的奶冻。我的理解是,智者也是个理想主义者,怎么判定,第一,他说君子先动口再动手,不要踩到食物(食物什么时候没有被污染过,还在乎这点细节);第二,智者支持了他们行动,他们也听从了智者的建议;第三,送奶冻其实就是落水后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谁都知道希望渺茫,而且电影中已经暗示了,餐饮部的管理者纠结的是奶冻中有头发,哪还会在乎为啥会被完整的送上来。但是这两位殉道者都相信了,而且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去执行。
当男主(葛兰)已经目睹米哈鲁被杀,当站台过了250层还在下降,而食物已经吃完。其实就已经超出男主的计划了,已经宣告行动失败了。男主已经不在乎奶冻能不能送上去了,此时男主幻觉又开始出现—一个小女孩在333层,一个亚裔女孩的形象,可能是对米哈鲁的感情延续,于是他把奶冻给小女孩吃了。为啥说小女孩不存在呢?首先,在333层,男主看到有个小女孩,要下站台,黑人狱友说了“no”让他别下去;其次,男主梦境中,崔马什说你打算吃黑人狱友嘛?他说“为什么不吃小女孩”,其实他指的是“奶冻”。再者,当他下去最底层,崔马什告诉他路程结束了,他说还没完,他还要把女孩送上去。注意崔马什的回复:“但是你不是信息”“信息不需要送信人”,仔细品,他们的对话,崔马什潜台词是那个信息,根本就不是人啊,信息是奶冻,人需要人去送,信息不需要人去送,你放在站台上发送出去就好了啊。一切都是男主理想主义的性格和幻境造就了他的执念。
电影结局,其实宣告了男主反抗的失败,但是又用他的幻境似乎给了人一点希望。这就是供我们思考的开放部分。导演并没有否定对精神理想的追求。这是对西班牙文学瑰宝《唐吉诃德》的现代意义上的解读和致敬。小说中的唐吉诃德在他那个时代是完全脱离了实际,沉浸在中世纪骑士时代的梦境中的。而这里面的男主葛兰毫无疑问是现代版的唐吉珂德,他对现实的反抗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嘛?这是值得我们去讨论的。
最后,回到男主这一路反抗的前提,他反抗的动力我前面已经讲了,是因为他的性格,还有两位女主的激励,那么前提就是他对这个监狱的认知,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所谓“监狱的体制”。在男主的认知里,这个监狱里存在死亡,存在杀戮,如此行为,是不合理的,肯定是有人故意在操纵的一套运转机制,其实换个角度想想,监狱里有这些应该还算正常吧(可能我的口味比较重)。不过他这么想,也没错啊对吧。好,我们说下,现实中是不是就有些人固守理想,精神执念,就觉得这也不合理,那也不合理,对不对,并为之付诸行动也不少把,现实中有很多男主这样的,基于他们的认知,觉得这个世界就是不美好的,是邪恶的,要改变的。相比较而言,崔马什这一类人就比较多,在他们的认知里,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去接受他,适应他,这就够了,好好生存下来就够了。所以现实生活中最多的就是崔马什这种为生存挣扎的人,注意不要误会为穷人,即使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家产万贯,但是他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他们这类人真没有固守什么精神理想,基本都是消费主义价值观。但是固守其精神世界,甚至付诸行动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却也有不少患上精神绝症,精神破灭,他们或逃避,或者被改造成为继续在生存中挣扎的人。
电影是对现实的艺术化集中展示,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进的去,也要出的来,不能被现在一些流行的观念代入,观看电影时先入为主,这样无疑是对艺术作品的最大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