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侄子做点“有教育意义”的事,我翻出了一本《白话左传》(白话左传是把《左传》译成白话),还是大学时代买来的,居然还有瞎划拉的几页批注,于是定住神就看了一些,断断续续把“隐公”时段看完了,“桓公”看到了桓公七年(有点少哈)。
这本书的出版社是岳麓书社。一看到“岳麓”就想到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其他三个是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历来是文人学子所向往的地方,是教育和文化的摇篮啊!岳麓书社在90年代还是出了不少好书,古典名著的今译读本像《白话左传》《白话荀子》等等,价钱也不贵,我的这本属于精装吧14元,也许是平装的,是11元。让读者以最少的价钱买到最好的书,是岳麓书社曾经的口号,如今又浮现在眼前,算是为国民经济做过贡献了。
这本书译者是杨伯峻和徐提。提到杨伯峻,学中文尤其是古汉语的学生们真是如雷贯耳,他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在古汉语的整理和译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凡是你想看古代经典译注,几乎都会看到他的名字。据说,他自小由祖父传授古书,足不出户,奠定了极为深厚的古文基础。成年后精于《左传》。
《左传》是汉代以后的名字,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作,是为孔子《春秋》做注解的书。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叙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史实,是一部历史散文巨著。
看《白话左传》没有原汁原味的古代文学典籍营养丰富,但是它仍旧不失为一部好书。首先它可以对照原著阅读,降低了读原著的难度。即使不阅读原著,这本书在内容上也有很多可以学习和思考的地方。一、里面有很多古代文化常识。
比如关于国都的城墙,先王制定的制度是不超过三百丈。大的地方的城墙,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这是记载在隐公元年的。
古人取个名字都有信、义、像、假、类的学问。
二、故事简单,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深思。
因为共叔段盖的一段城墙规制超标,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故事——郑庄公和共叔段不合而被灭,古文《郑伯克段于鄢》就截取于这一年的记载。眼看着共叔段嚣张自大,不守规矩,庄公认为他是自招祸患,是给自己口实来对付他,还说出了一句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其实是他自己没有尽到教诲之责。说明在规定面前,产生的矛盾是双方面的。共叔段,他太顺利,太嚣张,太简单,太明亮,结果成为了一个斗争的失败者;而那位郑伯,那么压抑,那么隐忍,那么狠辣,也在历史长河里被涂上了洗不去的阴暗色彩。
三、具体印证和解释了什么叫“春秋大义”。
所谓“春秋大义”,是说孔子做《春秋》文笔简练,全书几乎只是个大事年表,但是里面的遣词造句,却寄寓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观点。----《史记·孔子世家》中也称,孔子写《春秋》不单纯记载史事,它的遣词用字体现出一套褒贬书法,借此以表达孔子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见解,寄托他的社会理想。这也就是《春秋》的“微言大义”。在白话左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在解释,为什么《春秋》这样用笔,那样用词。
"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左传好像是在对春秋做注解。所以想要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一定要看左传。
四、其他
可以了解古人怎么使用和看待《诗经》
例如《国风》中《采繁》《采蘋》,《大雅》有《行苇》《洄酌》这些诗篇都是表明忠信的。也就是说古人在情感和理智上都认为诗经的传唱起着教化的作用的。
以婚姻联盟
为巩固统治,为了一己之利,常常与异性贵族联盟婚姻。另一方面爪牙们为了自保而“大义灭亲”的故事更震撼人心。
以后有心得了再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