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闭在家,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经济问题,在大环境的经济焦虑背景下,很多人都在发文,去询问怎么样去利用文字去变现,或者去分享如何利用文字去变现,我十分能够理解这样情况的产生,也十分认可商业性文学的存在,或许纯粹的艺术文学更应该对商业文学抱有感激之心,没有商业文学的资本带动,艺术文学是没有扎根的土壤的,在如今资本的时代,纯粹的艺术文学想活下去,也必须思考自己的变现之路。很多人为了追求阅读量,点击率,营收,而去苦心钻研,穷经皓首。
这样的创作,快乐么?或者说,写作之人的初心,究竟是什么?
大学的时候,写作对于我而言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成了一道枷锁,去追逐流行的文字,想通过点击,收藏,上架,订阅,来证明自己。不是出自本心的文字,不仅很难坚持下来,而且隔了几年再看,冷冰冰的感觉不似出自自己之手,充满了陌生感。持续输出这样的文字让我感觉痛苦,迷茫,一度放弃了写作。
去年十一,从之前的公司裸辞,走的洒脱,回到了自己大学所在的城市,也踏入了一个没有从事过的行业,所幸在这个行业从事的是文字相关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捡起曾经抛下的书本,细细品阅,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拾起那些被嘈杂的世事掩埋起来的记忆。
我常常在想,我为什么会写作,又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写作对于自己而言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使得我愿意坚持下来。我很清楚我是属于没有才能的那一类人,究竟又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我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写一些稚嫩的文字,一直到今天呢?
或许是小时候母亲给我读过的席慕蓉的散文和诗,或许是小学时候偶尔写出来被老师夸奖的诗,或许是初中时候被恩师认可指点时候的满足感,或许这些都是让我不断的坚持着写下去的契机和动力,但总感觉,似乎离那个本质差了一点味道。
后面有一天,回想起自己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儿写一篇篇洋洋洒洒的情书,又想起儿时用幼稚文字单纯的在小说中描绘自己的英雄梦,忽然意识到,很多事情的开始或许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因,是热爱与积累,推动着我们不断的走下去。
写作,只是热爱,仅此而已。
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