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个问题,你买来的房子用来干嘛?
有些人会说,我的房子是用来住的!结婚用的!给丈母娘逼的!用来投资的!……
众多纷纭复杂的答案,如果你是一个买了房子或者即将买房子的人,你问过自己了吗?你用到了吗?
也许这些问题并不重要,更重要的问题是,你要定位好房子的功能,你清楚房子的属性了吗?
前段时间的金融会议,社会各界都在呼吁,金融要“脱虚向实”,银行资金要进入实体经济,不要让资金流向房地产。这样的论点说了好久,房地产业也叫屈:房地产也是实体经济啊!你看房地产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带动了多少相关产业,产生了多少社会效益……问题又来了:房地产行业是实体经济吗?
诸多的问题和疑问蜂拥而来,不同的角度总有不同的结论,房地产业在我国属于一个特大行业,房地产业影响到我们的国计民生,房地产占我国GDP贡献率是11.7%,由房地产业带动起来的相关产业对GDP贡献率是35.7%
因此,无论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小至家庭个人层面都有重大的意义。
今天,我们从实质性也就是属性来看这个问题:
房地产行业的三个属性:
基本属性:居住属性。房子做为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遮风避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睡觉,休息,聚会。
媒体属性: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麦克卢汉在他的《人的延伸》中说“媒介是人的延伸。”, 因为每一个人所住的房子就是一个自媒体。 也许你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别人能够从你的房子解读到许许多多的信息。比如你的世界观、价值观、经济状态、个人品位,甚至是你的人际关系等等。一套房子所承载的信息远远大于我们自己的想象。例如:一个人住在哪个小区,首先别人会从这里做一个判断:你的小区的品质和定位,也是代表了你这个人的品质定位的一部分。不管你愿不愿意,他们都做第一印象的判断,然后,你在小区的那一栋楼?是否是楼王?有了第二个判断。房型面积大小,朝向,装修风格,布置品位,摆设物品,等等泄露了你个人的秘密,它就是你的一张名片。
对于开发商也是一样的道理,例如万科,一个定位,管理,专注风格,地点选择,与碧桂园完全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定位,也就注定你对外的媒介体现也就不同。
拥有一套怎样的房子,已经不再是仅仅起到御寒,遮蔽风雨,家庭聚会的需要,而且也代表着你的身份代入感,安全感,优越感,甚至荣誉感。
金融属性:货币只是一张纸,当它有了政府方面,央行为它信用背书,它就成为有价值的一张纸了。一张美元上面会写“In God We Trust”——以上帝的名义我们信任这张纸,上面还有财政部长的签名。这就变成了一张具有信用价值的纸币。一张一块钱的美金跟一张一百块钱的美金大小基本是一样的,直接成本也就是印刷成本是0.06美元,这样的一张纸张可以值一百美元。之所以这么值钱,它的核心就是有个有央行在做背书,有了这个价值的保障,公众普遍认可。
讲到这里,买过奢侈品的朋友们有会有所感觉了,为什么一个包包的直接成本只有几百块钱可以买到上万甚至几万的原因,因为它有一个品牌的信用背书。
谈到这里,我们就要看看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属性了,做为房子,它的钢筋水泥配套设施直接成本无非就是3000元左右每平方米,它的销售价格可以买到上万甚至上十万,刚性成本需要增加的有土地成本,政府税费,这是因区域不同而异,其他的都是品牌和利润。它的价值何以得到公众认可,也就是它的“央行”又是谁呢?一个是政府发的房产证,另外一个,是这二三十年只涨不跌的价格。(这一点以后还会详述)有了这两点,房地产的价格远远可以如脱缰之马超出预期的估值。
纸币是被背书过,并由公众认可的价值成为金融,房地产业,何曾不是如此?相比较而言,房地产还有比货币更优质的金融工具属性,就是经过了二三十年,它在人们心目中是只涨不跌的金融产品,而纸币却一直都在贬值。
正因为这样的金融属性,我们可以看到几个耐人琢磨的现象:中国的首富是搞房地产行业的;几乎每个榜上有名的资管机构,都有一个房地产产业;最近的金融大戏中,孙宏斌与贾跃亭,王健林之间的交易,离不开房地产产业这个板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房地产没有金融这个属性,也许就没有那么热闹了,这个行业也没那么好玩了。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房地产产业可能只是金融行业的一种工具,一个手段而已,当从这个角度去看的时候,眼前的世界是不是比以前更加宽广呢?
无论你是房东还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看透了这几层的道理,是不是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同样的一种东西,价值的高地在于个人的认知,当认知发生维度的变化,世界,马上就变了。
(下一次,我跟大家聊聊房地产金融属性的实际运用,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