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公司着手APP的改版,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在这里简单的总结几点。
1、APP改版并不只是视觉的改版
我之前的工作主要是负责UI方面的职责,所以,一直以来认为APP的改版,只是针对视觉方面的,所以交互方面的内容基本没有考虑过。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的。
可以把产品当做一瓶饮料,视觉设计是饮料的包装,而交互设计是这个饮料的内在,即这瓶饮料好喝不好喝。如果饮料的销量不好,想对饮料做一个升级,那么很显然,只针对视觉做升级的话,这瓶饮料终究是难喝的,销量不可能会有所提高。
所以,对应到产品上来,一个产品的定位决定了这个产品是否有用,交互决定了这个产品是否好用,视觉决定了这个产品是否好看。一个很难用的产品变得再怎么好看,终究是一个很难用的产品。
2、在改版前定义几个目标
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会分析产品的目标,分析用户的目标,在产品的迭代流程中,会制定各个部门的周期目标,所以,我们在改版的时候,也要定义改版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依据,即现在产品中有什么样的问题。问题可以设计发哦很多方面,例如交互方面、视觉方面、用户体验方面、团队配合方面等等。
在找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目标,这样在设计提案的时候也可以告诉团队我们改版的意义在哪里。
这些清晰的目标,可以给我们一个大致的方向。随着改版的进行,难免会遇到迷茫的时候,这时候目标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走上争取的轨道。
同时,在改版结束后,我们可以把改版的结果和目标进行比较,看我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用快捷的方法确定用户画像
在交互设计的领域中有“用户画像”这样一个名词,简单来说就是,在设计的产品的时候,经过一系列的用户研究,比如用户问卷、用户访谈等,将这些内容整理并且划分出几类典型用户,分别作出他们的用户画像,然后就可以以这些用户画像为基础进行设计了。
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没有机会做用户研究和访谈,难道就不做用户画像了吗?
在落羽敬斋公众号的文章中《L101-用户画像:你的用户是谁?》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的方法。
把用户分成三种人,分别是:大明、笨笨和小闲。
大明:我知道我要什么
大明的特征:大明对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非常清晰。
比如男人买衬衫、买牛仔裤,或者男人买一个手机或数码产品,这些时候他就是大明。因为他对自己要的东西非常清晰,他会直接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店、想好自己的价格预期,然后直接买下自己看中的那款。
所以这种时候,网站做的好不好看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产品的价格不好、不是他想要的,大明一样不买账。所以互联网产品中,大明最依赖的工具是搜索,因为他清楚自己想要找的东西是什么。
笨笨:我先找找看
笨笨的特征:笨笨有大概的需求,但是还没有那么明确。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淘宝就在那里,却还是会有蘑菇街、美丽说这些网站和APP,它们就是服务笨笨的。它们会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衣服、裤子、裙子给用户挑选,这里的东西都是别人买过之后评价不错的,笨笨不用追求什么效率,她就喜欢这种随便逛逛,然后挑挑选选的过程,看得多了就会忍不住想买。
小闲:我是来打发时间的
小闲的特征:小闲没有消费需求,他就是来打发时间的。
上QQ聊天是因为闲,刷微信朋友圈是因为闲,你玩游戏还是因为闲,只要你想变成一个打发时间的小闲,那打开腾讯的这些产品就都可以帮你杀掉大量的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腾讯系产品特别容易把用户往游戏上引流和转化,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小闲啊,想找些什么好玩的,看新闻是看,看视频是看,那去看看直播看别人玩游戏甚至自己玩游戏也可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