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妈总是有意无意地跟我提起找对象这件事。
“你看看隔壁阿姨家女儿,同样的年龄,人家恋爱都谈几年了呐?”
我只想默默回她,她肯定是早恋。
其实我并不是对高中,或是初中恋爱有什么意见,之前看过一篇关于高中班主任对于学生恋爱的看法,上面说现在高中生恋爱如同家常便饭,也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
一个情愫萌生、青春叛逆的年纪,恋爱确实不再新鲜了,有时候我也很是懂得在那个阶段恋爱的朋友们,若是说谁没有在中学阶段心动过,听起来倒也有些虚伪,不是吗?
在过去,关于找对象这件事好像一直都是我与父母之间的禁区,一点儿都不可触及的。而现在他们主动谈起,我更多地是有些意外。
大概父母眼里的长大就是以可以恋爱为基准的,此时他们或许也刚好觉得我确实长大了,这样想来,反倒有些欣喜,终于不再是那个整天只被敦促着要好好学习的角色了。
21岁,也确实到了一个恋爱的年纪。
父母许是受到周围众多因素的刺激,比如张阿姨家的女儿刚上大学就找到男朋友了,或是隔壁家的××已经把对象带回家过了…因此,他们自然而然也开始关心起自己女儿的恋爱问题了。
但关于恋爱,我一直坚信的一个原则就是要相信缘分。
这个想法可能是我多年来受到太多青春偶像剧的影响,剧情中的男女主角千奇百怪的相遇方式,着实“叹为观止”,也有点让万千女孩子心生艳羡。
之前很多朋友询问过我感情问题,取笑我说遇到互相喜欢的人就大胆在一起吧,这年头对象多难找呐。
而我总是傻傻地回复,一切随缘吧。
说一个要好的姐妹的故事吧。
姐妹性格是那种比较活泼的,人缘也很好。
我和她的关系从小就很好,所以关于各自的一些小秘密都会互相分享。她和我同龄,但她已经有过很多次的恋爱经历,从初中开始。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周末帮助她和父母圆谎她和男朋友出去玩的真相。所以到现在,我一直觉得她就是一个恋爱小能手,拥有着丰富的恋爱经验呢。
在她的多次恋爱中,我最为看好的一段是她高中时期的,也是她恋爱时间最为久的一段感情,大概有三年。
两个人去了同一所城市的大学,本以为他们可以成为那种从高中校园走到婚礼的爱情,但结果是两个人在大一的时候就分手了。
具体的分手原因我不清楚,只是从她的感情经历中总能略有些领悟,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于爱情的标准。
一个很喜欢公号主写过一篇关于感情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在找到一个可以共度余生的人之前,你要先找到自己。
找到自己,在我的认知里就是要深知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亦或是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所以,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关于爱情,你必须得足够好,足够优秀,才能遇到一个更好的他。
倘若过早地将自己沉浸在一段感情中,乃至为爱情赔上梦想,只会让自己觉得遗憾,或是深感枉我过去多年来的努力与付出呐。
看过那么多美好的青春爱情偶像剧,若问我真的不想拥有甜甜的爱情吗?
答案自然是想,但在美好的爱情面前,我还是选择先来沉淀自己,相信而后这世间终会有属于我的一份缘分。
另一种程度上,又一些害怕爱情。在这个阶段,究竟什么样的爱情才刚好合适?或者又该如何定义此时这个阶段的亲密关系,怎样才算刚刚好?
就不说我和她是什么关系了,总之也还算是不错。
大一的时候,和她男朋友在一起,一直到现在,两个人很是黏糊,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在一起的那种,也经常趁着假期出去玩。
每逢假期,两人一起去旅行,到后来,不是假期,两人也经常一起出去过夜,具体什么情况就不赘述了,相信大家也懂。
每个人对于爱情都会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同,又有人很是看不惯这种过早将自己交付出去的女生,又或者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评论别人对错与否。
高中的时候,记得一位很幽默的语文老师在毕业的时候给了我们两条嘱咐,其一是要学好专业课,其二就是要保护好自己。
虽然很是朴素,但也确实是真理。
今年21岁,我妈也开始催着我恋爱了(其实她就是怕未来没人要我,哈哈哈)。
不过啊,我还是相信缘分。
因为在遇到这份缘分之前,我必须要先变得足够好,之后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也很是优秀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