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是作者14岁时写的诗,该诗是七言绝句。当时他随父亲到甘肃做官途经过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惊,震撼,写下此诗。
一直以来这潼关都应该被白云包围着,簇拥着的吧,
清脆的马蹄声被秋风吹散,吹远。显得空旷而悠远
河流(黄河)奔腾澎拜的流着好像嫌那河床太紧了束缚住了自己。
而进入潼关后的山都不知道什么是平坦。(此处指的是华山等山的险峻和它的宏伟气势)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
所谓大河“犹嫌束”、和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感情,而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社会变革是完全合拍的。
我认为作者写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执着,谭嗣同14岁就这么有抱负是很值得欣赏的。
这首诗给我了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在诗人的犹嫌束和不解平中我感觉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我认为作者写这首诗表达目的是感慨北方地区独有的气质和壮丽风景,同时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远大抱负。
每句诗中都有景物描写,在第一句中诗人用终古的白云来修饰潼关城。第二句的时候诗人用猎猎秋风吹散来形容马蹄(马蹄声)。第三句中诗人用犹嫌束来形容波涛汹涌的黄河。第四句诗人用不解平来描述华山之险峻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