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不懂,读懂泪两行。这些天,脑海里总萦绕着老杜的一首诗。
“安史之乱”第三年,时年48岁饱经战乱遭贬的杜甫在途经奉先的时候,一次意外的老友重逢,催生了他的名篇《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老友姓卫,排行老八,隐居不仕,因此称“卫八处士”。他们已有20年没有见面了,这次撞见,他们喜出望外,暖在心头。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乱世当中,杜甫和卫八这对好友,就像参星和商星一样此起彼落,在各自截然不同的轨迹里运转着。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夜晚,他们居然能在同一盏烛光下促膝长谈,简直就像在梦中!
记忆中还留存着曾经的模样,现在细细打量对方,悲从中来。身逢乱世,皱纹过早地爬上他们额头,两鬓已是斑白。提起一个个他们共同熟悉的名字的时候,一次次惊呼:哦,已经不在人世了,心头像被刀子划过一样痛,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人到中年,难免有亲朋离去,只是时代的悲剧放大了人生的悲剧。
现在的卫八,已儿女成行,博学多才的他将儿女调教得知书达礼,关切地询问客人,热情地招待父亲的客人。杜甫亲切地看着卫八的儿女,仿佛看见了当年的卫八。他们张罗着酒菜:冒着雨割来韭菜,热腾腾的二米饭端上了桌。在那个乱世中的小山村,招待杜甫的,虽然只有粗茶淡饭,可对于一路颠沛流离的杜甫来说,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有家的味道,让人踏实。饱含他们非同寻常的情谊,还有着春天的芳香,让人倍感温馨。
越是在悲惨的时代,黑暗中出现的一丝光亮越是让人感到温暖。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老友,见面实在太难了,卫八一连干了十几杯,却一点醉意也没有。一切都在酒里了,两个人端起酒杯,心潮起伏。
短暂的重逢,乍惊乍喜乍悲,百感交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不禁让人泪目,人生难得相见,世事动荡,明日之别,后会无期了。
在和平年代通讯发达的今天,尽管人到中年的我们可以随时联系甚至见到对方,还是各自忙碌,互不打扰。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是你,让我拥有“老友”这个一想起来就心头一暖的词,相信定有重逢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