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与其他类型的依恋最大的不同是“回避”。
看到这,肯定有人会很好奇,觉得我说的话有点拗口,听不懂。其实回避这两个字里面蕴含的内容非常深,会涉及许多要素。
例如创伤。创伤是引起回避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有着严重创伤经历的人,在感情里面他们就会倾向于回避,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都有自我保护的心理存在,而回避的出现就是他们自保的行为体现。
谈恋爱,被渣男欺骗了,脚踏两只船。以后跟新的对象接触时,就会很排斥对方的亲昵举动。要是对方想牵自己的手,就会弹开。
这个行为倒不是说“讨厌这个人”,而是“害怕这个人会是原来对象那样坏”,在没有信任和安全感的前提下,就会做出回避举动。
除了创伤,还有一种行为也有可能会引发回避型依恋,就是自恋心理。一个人如果有比较强的自恋情绪,那么回避的状态也有可能发生。
因为自恋背后,会有一种“我比你厉害,你比我弱,我不相信你”的情结存在。既然我看不上你,那么就不会顺从你的好意了。你要是想亲近我,对不起,我不会进一步接触,会和你保持距离。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跟回避型依恋的群体相处,会感觉痛苦、压抑的原因。这里面会存在某些群体是自恋问题而导致的关系冲突,过于回避,然后造成了关系的破灭。
所以对于回避型依恋的认识,我们也得客观认真地去进行看待,不要认为这个行为很容易处理。相反回避型行为的背后会有很深的防御机制。
不管是创伤引起的,还是自恋造成,这都需要伴侣克服心理上的压力去与他们相处。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身边喜欢的人是回避型依恋,最好是先做一个评估,看看对方回避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在哪里。
如果是创伤引起的回避,那么请尽可能地支持和保持理解。创伤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要是有的人是遭遇家暴、殴打等造成的剧烈影响,不排除以后亲密关系相处中会出很大问题。
此时需要他们去面对修复创伤以后才有可能好转。
而要是自恋引起的回避,这个或许得好好思索,这段关系是否还有维持下去的必要。有的人隐型的自恋情绪,伤害是比较大的,也不排除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
长期相处下来感觉不适,怎么调整也无法缓解,可能也得考虑别的做法。
毕竟感情相处,自身的感受最重要。要是总不开心,那么继续相处下去也没多大意义了,分手也会是个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