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问题本身,以及带来的可怕后果)
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拖延症,且主要为隐性拖延。
这个问题在我写作业,尤其是在晚自习上写作业时表现突出,通常写一份作业总是开始日期很早而完成日期基本为作业截止日期。中间时间大多做了各种各样与完成作业关系不大的琐事。
比如上个星期高数作业,周一布置,周五交。我在周一就开始写,但只写了一点就开始看例题,查知识点,或者在手机上查询相似题目。直到快交作业的前一天才开始真正开始写作业。 之前我一直在做一些我认为在写作业的事,但这事实上并无太大意义。
(2) 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上述问题,主要是在作业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发生,所以我应该给自己适当压力,避免自己在周期较长的情况下懈怠。同时需要在任务进行中不断调整,避免自己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其他情况的拖延。
基于此,我形成的原则1是:适度压力,妥善安排。
适度的压力能提高工作状态和效率,这就好像我之前在作业截止日期的时候写完作业,正是交作业的压力让我完成了作业,这正是适度压力的作用,但同时需要注意避免给自己过度压力,过大的压力反而会让人产生厌倦、拖延的不良情绪。
基于此,我形成的原则2是:分解任务,逐步完成。
当任务周期较长时,通常这个任务是较为繁琐或复杂的,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其分解为多个小的子任务,逐步完成。比如上周高数作业我就可以根据内容分为三节,每天做一节就可轻松完成。这样就可以避免一次性完成的压力和困难,从而避免拖延。
(3) 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原则1的检验
检验时间:2022年4月2日星期天早上10:00
检验地点:宿舍
检验方法:安排自己早上需要写的内容,合理规划时间,要求自己写完才能吃午饭,并请室友监督(早饭没吃)
原则2的检验
检验时间:2022年4月3日星期一晚上7:00
检验地点:厚学楼自习教室
检验方法:将当晚要写的大物作业根据题型分解并完成第一部分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1有效,由于肚子真的很饿,加上室友“倾力配合”。我在中午前确实完成了规划的作业。
这个原则显然是普适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原则2有效,分解作业后感觉完成的压力小了许多,确实可以帮助完成作业,
这个原则可以应对其他较为复杂的任务,但较为简单的任务不应使用,因为这样反而会是使我们拖延,较为简单的任务可应用原则1来解决。
总结:原则1和原则2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互补的,合理使用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应对拖延的问题。
本文为【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为“原则形成报告”
指导老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