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8月25日电(通讯员:杜博 苗龙龙)奔波一路,湘潭大学社会调查研究协会赴湘西州花垣县暑期实践团终于来到了花垣县文化站。
进入文化站,印有“民族文化产业精准扶贫”的条幅跃于眼前。
抬阶而上,一幅“龙凤呈祥”苗绣作品引入眼帘。此后,一位穿着红褐色短袖,失去双手的清瘦男子走了出来。经过介绍,这便是苗绣文化站站长——麻正兵站长。
看到调研小组的到来,麻站长对所有人以热情招待。在解决好队员们食宿问题后,麻站长为大家讲起了以苗绣为主线的扶贫之路。
初到时的合影 通讯员 苗龙龙 摄
叹传承危机,悟扶贫之路
一方苗布,勾勒随心。勾花苗鱼虫,绘百味人生。源自上古崇拜的苗绣,不仅热烈奔放,而且蕴意着神秘悠远的篇章。
苗族人喜爱刺绣就像喜爱唱歌一样, 几乎视若生命的一部分。 而在当代,相对于其他行业,从事苗绣工作的人获得收入比较少。因此,除了老一辈的苗族老人外,懂得苗绣的年轻人很少。长此以往,苗绣匠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外出打工,不仅造成了社会影响,也使得苗绣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麻站长对此针感到痛心疾首,这也让麻站长决定在石栏镇开展“让妈妈回家”项目。“让妈妈回家”,既让苗绣得以传承,也为“非遗+扶贫”提供了新的借鉴模式。
在文化站的苗绣巧匠 通讯员 苗龙龙 摄
忆早年经历,立为民之心
在采访中,麻站长曾提及到他早年因公出差碰见一位老兵因孙女,孙子吃不上饭而泪流满面的场景。“在战场上因伤痛都不肯流泪的军人,此时却因嚎啕大哭。我想去帮助他们,可现状是这样,自己却无力改变。我可以暂时帮助这一家,那其他家呢,而这种情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麻站长略显激动地说到。之后在站长的努力下,就逐渐搞了苗绣+扶贫-让妈妈回家的这个项目。
谈到苗绣与扶贫的关联。麻站长认为仅仅依靠几个老人进行苗绣脱贫是不行的,需要政府的牵头才能做出来,政府牵头,发挥政府的资源,引入一定的机制,形成一整条产业链,在加上市场,以及资金其他资源才能够适合一个企业生存。从而才能有稳定的收入,毕竟有市场,才能卖的出去,卖的出去才有利润,有足够的底气说脱贫。
麻站长希望能通过这种模式,把手艺人能留在家中,通过苗绣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而做到让妈妈回家,能够在农村留住一定的人,在家照看孩子的同时,实现脱贫,从而改变农村的现状。
与麻站长的谈话 通讯员 张龄月 摄
携公司伙伴,走富裕之道
为了更好地帮助扶贫之路,苗绣合作社选择和石佳合作,所以成立了七绣坊公司,政府会扮演一定的牵头人的角色,同时会帮助拓展一定的市场,而政府会帮助组织一定的培训,同时文化站和爱马仕合作,爱马仕则帮助文化站设计首饰和手提包的款式。
新时期下的苗绣作品 通讯员 苗龙龙 摄
在公司伙伴的帮助下,当地苗绣业发展了机绣和苗绣两种模式。麻站长认为机绣一般专注于较为低端的人群,它的成本会更低,而价格比较高的人工绣是倾向于高端的消费人群,注重的是它的文化价值以及手工的精美。
而机绣和人工绣是有一个互补关系,现在的情况是机绣要养人工绣,不会有太多的冲突的关系。有些比较有情怀的苗族人会买机绣去穿,人工绣因为价格过高并不适合她们。所以总体来说机绣和人工绣的关系是可以和谐处理的。
最后麻站长说,希望能通过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能够真正地让世人了解到苗绣作品的魅力,当地村民在会在苗绣的传承中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