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十月份在北美地区上映的《小丑》引发了强烈反响,美国数家影院都报称,员工收到来自军方的提醒,当中提及在《小丑》上映当天有“可信的”大规模枪击威胁。
这样的新闻看上似乎有夸大之嫌,然而根据Dell Cameron报道,美国军方9月18日对网络上有激进分子扬言在电影院展开枪击的消息,对电影上映可能出现暴力行为发出警告,认为激进分子“崇拜小丑的形象”表达担忧,包括联邦调查局都严阵以待。
联想到七年前的类似暴力案件,另一部“蝙蝠侠”系列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公映时发生一起枪击案,一名男子在人群开枪射杀,导致12人死亡和70人受伤。
由此看来《小丑》这部电影的成功已经引发美国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DC“蝙蝠侠”系列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塑造了一个超级英雄“蝙蝠侠”,同时也刻画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反面人物。
DC大反派如小丑、企鹅人、猫女、双面人、谜语客、冰冻人等,无论其角色是疯狂或诡异,都让人在恐怖之余暗叹人性阴暗复杂。
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并与斯科特·席佛共同编写剧本,和马丁·斯科塞斯与菲利普斯共同制片的《小丑》,剧本灵感来自斯科塞斯的电影《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和《喜剧之王》,以及艾伦·摩尔漫画《蝙蝠侠:致命玩笑》。
“蝙蝠侠”系列众多反派中,小丑一角尤其成功。
许多人对小丑的认识大多局限于希斯·莱杰版的小丑,甚至在希斯·莱杰过世后宣称“再无小丑”。
其实在此之前,杰克·尼科尔森的小丑也相当成功,卡梅隆·莫纳汉、杰瑞德·莱托版的丑同样表现不俗。
而最新一版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可以说达到了小丑谢列电影的新高度。
它不仅让小丑一角摆脱了配角的限制走向独立,而且在托德·菲利普斯和杰昆·菲尼克斯的合作下完成了一部具有极强社会影响力的成功作品。
以往的小丑着重刻画角色人物的疯狂和变态,而托德·菲利普斯的这部《小丑》则深入角色内心,挖掘出一个精神创伤者的复仇故事。
在《小丑》电影中,中年男子亚瑟·佛莱克的工作是在一家"哈哈娱乐公司“做小丑演员。
亚瑟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他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大笑,须接受社福机构人员的治疗以获取药物。
亚瑟在工作中不断被捉弄和嘲笑,因在一次表演中掉落了同事送的手枪而终于丧失了工作。
乘坐地铁回家期间,仍然装扮成小丑的亚瑟被三名喝醉的韦恩企业员工殴打,亚瑟出于自卫开枪射杀他们,随后逃走。
亚瑟在电梯里认识了单身妈妈苏菲,并邀请她改天观看他的脱口秀表演,然后他们开始交往。
亚瑟在一次脱口秀表演舞台上遇到困难,但他最后坚持了下去,台下观众爆发笑声,苏菲也很开心,亚瑟以为自己的表演取得了成功。
亚瑟的母亲潘妮一直宣称她曾是富豪托马斯·韦恩家的佣人,而亚瑟就是托马斯的儿子。
亚瑟想尽办法与托马斯在厕所碰面,想要得到托马斯的证实。
然而托马斯告诉他潘妮患有情爱妄想症,并给了亚瑟一记老拳。
亚瑟于是前往阿卡姆州立医院寻找潘妮过往的病历,发现潘妮在他婴儿时领养了他,并允许她的男友在他小时候虐待他们俩。
焦虑的亚瑟来到医院,用枕头杀死潘妮。
亚瑟回到公寓,未经通知下进入苏菲的住处,吓坏了苏菲,她恳求他离开,这揭露他们以前的经历都是亚瑟自己的幻觉,而他的那段脱口秀表演实际上是失败的。
亚瑟失败的表演片段被知名喜剧主持人莫瑞拿来嘲笑,反而一夜爆红。
莫瑞邀请亚瑟参加他的喜剧节目,亚瑟打算在节目上用一个笑话结束生命。
亚瑟在节目的出场中受到热烈欢迎,但他却开始讲病态的笑话,承认自己犯下地铁谋杀案,大声疾呼社会如何抛弃和嘲弄他。
莫瑞用一派正面的说辞反驳并激怒了亚瑟,亚瑟当场射杀莫瑞,警方随即将其逮捕,而哥谭市正爆发骚乱。
此时一名抗议者趁乱在小巷中射杀托马斯·韦恩和他的妻子,留下了八岁的布鲁斯·韦恩。
有抗议者驾驶救护车撞上载有亚瑟的警车,将亚瑟释放。
此时街头满是烟幕和大火,而亚瑟也在示威人群的簇拥下快乐地跳起舞来。
亚瑟后来又被关进阿卡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然而随后,他又杀死了对他进行治疗的医生,在阳光明媚的走廊上留下他一串沾满血迹的脚印。
由此看来,小丑的悲剧命运和疯狂性格主要来源于幼时家庭的虐待和成年后社会的不公。
这样的底层人物在受到不断的打击后,精神上出现了各种幻觉,当残酷的现实逐步把他对于家庭、爱情、事业的美好幻想全部摧毁后,他终于不用再掩盖真实的自我,开始变得疯狂。
《小丑》这部剧表面上是在对“小丑”亚瑟这一角色的深入剖析,其实也是对社会边缘人物心理状况的一次艺术表现,同时也抨击了这个社会的冷漠、自私和虚伪,表达了那些为富不仁者的“罪有应得”。
复仇在法律上是违法的,前提是这个社会还存在公正的法律和广泛的同情心。
当这两者的基础受到破坏时,那么电影中的疯狂场面或许会是这个社会的尽头。
由此看来,美国军方和联邦调查局的担忧恰恰证明了这部电影击中了美国社会的某个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