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恩莫过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
一一大安法师
昨天,去市内办事,公交车上遇一耄耋老太,逢人分发寻人启示。嘴里不住念叨:“这是俺娃,今年55岁。一走三年不见音信。有好心人提供线索,给5千,送人到家给1万。”
一车人唏噓,纷纷议论。
人们议论的,不是寻人这件事本身,而是,因为:老人今年已九十高龄,风烛残年,步履蹣跚。窗外的风,吹拂着满头银丝。脸上,岁月的风刀霜剑刻下了道道印迹。似这般年纪的老人,正须儿女照顾,而她却不辞辛苦,四处寻儿。饿了,啃口干馍,渴了喝口矿泉水。
有人禁不住,问:“你儿子为啥走失?恁大个人,他不知道家?”
老太太擦擦泪眼,叹口气,道:“俺娃不因为啥,脑子,脑子有点那个。”
唉!有人摇头,更多的是叹息。可怜天下父母心!
过去,曾听过一则故事:从前,有个儿子,整天不务正业,好吃懒做。可她母亲却疼自己的儿子,儿子想要什么,她都尽其所能,把自己所有的一切给了儿子。
但他的儿子还不满足,老是索取。一天,母亲问:“儿啊, 你还想要什么啊?”
儿子说:“我想要娘的心。”于是,母亲没有犹豫,拿尖刀抛开了自己的胸膛,将一颗热乎乎心捧给了儿子。
儿子欢欢喜喜地拿着母亲的心,活蹦乱跳地跑出去。跑着跑着,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娘的心摔在地上了。
那颗心,说出来的第一句话却是:“儿啊,你摔疼了吗?”
当时听了,泪湿。
唉!普天下的父母,对子女都是尽心尽意地呵护、千方百计地照顾。宁愿自己少吃点吃赖点,也要让儿女多吃点吃好点。宁愿自己穿孬点,也要让儿女穿好点穿暖点。从儿女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一直陪伴在身边,呵护、照顾他(她)们成长。即使儿女成家立业,仍有操不完的心。一辈子不辞辛苦,不图回报,即使累弯了腰,也无怨无悔。
唐代诗人孟郊写过一首《游子吟》,非常有名,至今流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尚能孝敬父母。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鸟,它妈妈得了重病,临终前想吃樱桃。小鸟历尽艰辛飞了六百里,见一处樱桃挂在树上,它没多想就“扑棱”飞到树上,叨了几颗红樱桃。正欲飞走,不想,被树主人的罩鸟网罩住,脱身不得。树主人高兴坏了,把鸟关进金丝笼,出门去会朋友。
小鸟在笼中想念妈妈,悲声大放,惊动屋中娘子。问起为何悲伤啼哭,小鸟就将前因后果讲说备细。娘子动了恻隐之心,就开笼将小鸟放走。
待小鸟噙着樱桃飞回巢穴时,妈妈早已命归九泉。小鸟伤心欲绝,感动凤凰唤来百鸟为它妈妈送葬。
鸟兽尚能孝敬父母,为人子为人女的人类,更应孝敬自己的父母。
父母一生为儿女操碎了心,儿女要学会感恩。父母在世时,就是堂前的活佛,恭敬供养父母,等同恭敬十地菩萨的功德。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时常问安。把父母的冷暖、健康挂在心上。父母过世之后,要祭祀,还要慎终追远。
孝敬父母要切实做到实处,并用行动教育影响下一代,将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