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以为,我喜爱文字,酷爱文学,大一的时候,我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可以投稿的网站,于是,我就发现了起点,我坚持每天更新文章,我把所有的文字反复斟酌好久好久,然后去发布,终于通过了审核,处于连载状态。
可是,久久没有收获,这样的结局注定是放弃,好久了,我再也没有在起点更文。前几天,我以我爱文学的名义。再次翻开我写的那些文章,我实在是佩服,那么破的文章我都有发表的勇气。也是没sei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简书,目的还是一样,为了投稿,为了赚钱,记得,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有人阅读了,原来,别人读我的文章,我都会如此幸福,我更加觉得,文字就是我,赖以生存的资源。
连续日更了几天后,我发现,自己的水平依旧和在起点创作的时候一样,唯一的优点就是拿手就来,随随便便就上几千字了。
然后,我却越来越发现,写作即是生活,每次写完一篇文章,无论我怎么改。我依然表达不出来我内心的真实想法。
前几次文章。提到爸爸妈妈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可是,我却终究没办法把这样的情感以文字的形式加以描述。
这种感觉就好像每天的夕阳,无助的抓住树干,慢慢的滑落到树枝,接着,挣脱最后一片叶子,消失在遥远的天际,怎一个无奈了得?
我回想起我的经历,我是一直在原地,等待着符合自己的机会出现,而早已停止前进的脚步,早已放弃了追逐未来的决心!
我一直幻想自己还算优秀,以那个二流大学的本科生的身份自居,以自己是村子了这一届唯一一个考上本科的佼佼者的身份自居。我以捉襟见肘的文学素养,在我们一行理科生中游刃有余的存在着。
幻想总会被现实无情敲碎,我写了一首小诗,当时,我觉得好的不得了,就保存了下来,读了好几遍,可是过了那么不到一周的时间,再次翻开的时候,我真的绝望了。这到底是什么呀?没有一点点成长和进步。
仔细回想,也便不足为奇,自从开始写作以来,没有读过书,没有吸取过任何知识,怎么可能会有成长,会有进步。开始,我牵强给自己加一个直性格的美名,我经常喜欢的接受别人给的标签“你长相温和柔气,言语确实直来直去”,可是,这样干巴巴的文字的出现,我不得不彻底的站出来,接受现实,面对当前。
我想,此刻的我,再也不应该仅仅是奔着签约来了,我欠缺的不是签约,而是签约所需要的能力,来自自身的一种文化的素养和一定的文学的储备。这样的欠缺,也冷冰冰的告诉我,这么长时间来,我想多了。
很多时候,我不想再问为什么那家公司的HR没有选聘我,不得不承认的是,HR只要更优秀的人,而我,现阶段的我还不是那个人。
现在的社会,造就了许多急功近利的年轻人,许多人去从事IT行业,当然,我不否认,有些人是真的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可是,真正从事自己内心喜欢的行业的人并不多。
身边许多老师,自己的专业是细胞,毕业以后,为了尽快找到工作,改行去当分子老师,有些则更离谱,音乐专业的老师去教英语,理科老师去教文科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是一个过分渴望自由的人,我想单纯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又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人,总想自己可以轻轻松松拿到一笔可观的收入。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而今迈步,我也必须从头越,我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看许多有助于文学素养的书,我渐渐的,更加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舒婷的《致橡树》,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汪国真的《相信未来》,这些曾经在年少时接触过的散文诗,回头再看,依旧是心潮澎湃,我不能说自己看了一点书就能洋洋得意,语重心长的说,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也并非偶然。
只是觉得自己缺少的东西好多好多,仍然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去和更多优秀的人接轨,和更多优秀的作品碰撞心灵。
成长没有借口,也不容我们飘飘然,只顾仰望星空,却不知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