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随口问同事:“今天是圣诞节呢,打算怎么过?”
“以后谁都不准在我面前提圣诞,”同事义愤填膺的说:“长津湖后再无圣诞。”
同事推荐我看一个视频,讲的是长津湖电影里描述的美国圣诞吃火鸡庆祝战争胜利,而我军没有食物可吃的画面。这个视频点赞量和转发量超过10万加,可见这个观点让非常多的人有共鸣。
昨天,和一个年轻的同事也聊起圣诞,年轻同事说圣诞节很洗脑,小孩子都喜欢,同事老公担心孩子只过洋节而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立即从网上买了一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
这两件事连在一起,再结合近几年抵制过洋节等风向,让我感受到很多中国人对节日的焦虑心态。
为什么会焦虑?这种焦虑的背后是文化不自信。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信心,会担心自己的文化丢失,而被别人的文化侵蚀。
这种不自信也是对自己文化的不够了解,不清楚自己的文化特色,从心底里并不欣赏自己的文化,或者没有对自己文化独立的思考。
抵制,即对抗。所有的对抗都是一种消极解决问题的方式。抵制是行为,而意识中则是一种认同,认同别人比自己好,并且自己无法超越。
这当然是很片面的。没有哪种文化是完美的,正如没有一个完美的人一样。辩证的来看待自己的文化,接纳自己文化的全部,才能辩证的看待其他文化。
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其实也是如此。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会很容易跟别人比较,在比较中来确定自己的价值。于是,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就想超过别人。如果超过了,就鄙视别人;如果没有超过别人,就诋毁别人。
这种要么超越、要么诋毁别人的人,是自己的脚跟没有站稳,所以害怕被别人推倒。
认识自己,是一生的功课。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为自己而活。认识自己,才能不被世界带着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才会接纳他人的不同,接纳这个世界的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