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奶奶和女儿悦悦说,让她好好表现,争取当班长。
今天女儿回家后,妈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悦悦,老师有没有选你当班长?”
悦悦:“选了啊。”
奶奶:“是你跟老师说你要当班长的吗?”
悦悦:“是,我跟老师说,老师,我要当班长”
妈妈:“你跟哪个老师说的啊?”
悦悦一本正经的说:“代老师,我跟代老师说的”
妈妈:“老师怎么说让你当班长的?”
悦悦:“......”
妈妈:“你和老师说我要当班长,老师是说行吗?”
悦悦:“是,老师说行。”
爸爸(我):“她说行是你教的,她的话可信度只有20%”
妈妈:“听悦悦说,好像是真的,连代老师都能说出来”
奶奶:“今天已经和老师沟通过了,根本没有这事,都是她编的”
妈妈:“哎呦,让我扶墙笑会”
我之所以能识破孩子的谎言,不在于和老师沟通过了,而是妈妈第一次问她老师怎么说的时,她没有类似的经验,脑子里根本不知道可能的答案是什么,所以编不下去了。当妈妈说“老师是说行吗”时,她立刻知道了“行”是一种答案,所以就编到自己的脑海中。基于这个小漏洞,我知道她又“撒谎”了。
看完《人类简史》后,我开始和家人普及人自圆其说是一种想象力这个概念。而女儿时常表现出来的那些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话,其实不是撒谎,而是她自圆其说的想象力,她自己是信以为真的。所以家人对她这种谎言现在都持乐观态度,我们知道这是她可爱的想象力,是应该受保护的。
不过,以前我都是坚持创造力、想象力才是好的,而模仿是低级的重复。今天的小插曲让我更新了这个认知。创造力、想象力也来源于模仿,模仿同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那么,模仿和创造其实应该是相悖的两个概念,它们可以同时进行锻炼吗?
其实,模仿和创造是两个不同维度的事。从我们大脑的运作机制来讲,人们更喜欢模仿,因为模仿行为更省能力,而创造需要额外启动大脑很多神经细胞,花费更多的能力。自圆其说的能力其实就是人为了节省大脑思考的能量,自己给不寻常的事赋予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大脑就会花费太多的能量。这是人体进化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机制,是基因决定的。
所以,人类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模仿,只是偶尔的在模仿过程中,有一些创造。
02
奶奶在教悦悦画画,悦悦还小,随便在画板上涂鸦。这时,奶奶指着一个蓝色的方块问,“这是什么啊?”
悦悦:“这是太阳”
奶奶:“太阳不是这么画的,太阳是红色的,圆的,要这样画,笔给奶奶,奶奶教你”
悦悦:“不!”
奶奶:“乖,笔给奶奶,奶奶教你”
悦悦:“不给。”
......
其实,孩子已经意识到奶奶说的对,只是单纯的不想承认自己错。而奶奶的行为,变成为了让孩子模仿而模仿,想让孩子模仿的像,却扼杀了孩子想象的空间。
我心中的答案应该是:“太阳为什么是蓝色的啊?爸爸看到的太阳是圆的啊,怎么和悦悦看的不一样?”这个时候,孩子会自然开启自圆其说的能力,其实也就开启了想象力,就是在创造了。
靠想象创造一个新事物,那是上帝的本事,人是根本做不到的。人的想象,必须建立在自己的认知之上。拿我们常举例的乔布斯来说,大家都佩服他的想象力,但是他的想象也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他的认知基础上,进行结合改造得出的。无论是MAC电脑还是Iphone,都是这么得出的原型。
模仿,其实就是建立孩子认知的过程,他们的一点错误,其实就是在原有模型上的一次改变。家长看不惯,以为孩子犯了错,其实就是扼杀他们的想象力了。
蓝色方形太阳,只要孩子能自圆其说,能解释的通,让那个其他人信服,那就是在创造。
模仿和创造看似矛盾,但是有其深刻的内在联系。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只想着模仿或只想着创造。而是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犯错,让他们在模仿中,插上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