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简书,经常无意看到有人立下一年读100本书的目标。
对于这些人,起先我是极其佩服的。我曾经在大学时,五天的时间将《平凡的世界》看完,其中有两天是熬夜看的,也算是阅读速度很快了。
但这样的快速度让我合上书什么也不记得了。只是略微知道故事梗概。事后想,与其这样快去地看,还不如直接找一本简介来看,这样或许更好,更能抓住故事情节。
但是每个人的浏览速度不一样,有人是一目十行的。我也相信,但用到我身上,我觉得是不适宜的。我曾经用了两个半小时将《了不起的盖茨比》看完,可文中的好词好句我没有去消化,主人公的细腻柔肠没有去深挖。这样是不对的。
曾看到一位简友说,读书时习惯鲁迅的书,恨不得每句话,每个字都读十几遍,来精研其中的奥妙,然后模仿,之后笔力大增。我现在读书是奔着提升文笔去的,自然也少不了精读细耕。
遇到好词好句,忍不住停下来揣摩,模仿,甚至背诵。
至于别人的一年读100本书,个人的目标不一样。别人或许只是为了过去知识,而我是奔着文笔提升的目标去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这样的话,我可能一年也读不了几本书。马上快读完《菜根谭》,每句话都背诵。一个半月勉强背完。
背诵的目的是,遇到文章的有些地方,能好词好句信手拈来。目前笔力也没多大长进。背的内容好似没有用。
但是真的是没用的吗?偶尔也是会用几句。比如,说到休息时,我会为自己找借口:”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人闲,然后觉闲 中之滋味最长”等等。这可以说是引经据典吧。
我窃以为,自己读得不够多,背得不够多,所以才有文思枯竭时。需立志精耕,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