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个坐处,只好盘膝坐在地下。他从被子侧边伸出半只手,动着指头,让我们握握。阿圆坐在床尾抱着他的脚,他还故意把脚动动。我们三人又相聚了。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我握着他的手把脸枕在床沿上。阿圆抱着爸爸的脚,把脸靠在床尾虽然是古驿道上,这也是合家团聚。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我们仨】
2016,杨绛先生离我们而去,时间过得真快,总是感觉还没来的急道声珍重,就从此永别。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中发现好友s正在阅读【我们仨】这部作品,就评论了一句,说自己很早之前就一直想看来着,好友回复说等着收书吧。谁知四五天后,竟意外接到待取包裹信息,拿到包裹那一刻,看是深圳发来的邮件,寄件人也是陌生的名字,很是诧异,在取件处犹豫了一会,搞得快递员也忙问我是不是本人,我这才带着困惑拿走快递。
拆开才发现,是【我们仨】这本书,后知后觉的我这才想到之前自己的那句玩笑话,原本以为只是网上的闲聊,却不曾想好友s真的千里迢迢把书邮寄回来。心中莫名的感动悠然而生。
一个人赤条条的来,终将赤条条的走,却也在这短暂的生命旅途中,收获了太多温暖与感动。这份情无以为报,只将其深印心底,隽永流长。
【我们仨】,没有华丽的词藻修饰语句,也无刻意的煽情造势,只平平常常的记录先生一家人的生活印记,朴实无华的白话文,字字透露出一个有着中国味的平常人家的温馨生活。一个家,三个人,协同历经时代变迁,共受风雨洗礼,从国难抗战的艰苦岁月到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生活中再沉重的辛酸与磨难都无法将三个人的小家冲散。这是幸福家庭的非典型代表。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这句话尤触我心,我无法想象一副伤病衰老的躯体,是如何能承受丈夫和女儿,这两个最亲最爱的人,至此从生命中消失无踪的悲恸。先生说早已没有眼泪可流了,可我知道是心在流泪哭泣。
人终究要面对死亡,若有选择的话,你会选择先于伴侣还是之后?诸如此类的问题听到好多,每个人都各有其想。于我而言,目前还未得出结论,与其说是未果,不如说是随遇而安罢。后走的总要承受更沉重的悲痛,体味一个人的夕阳西下,可前走的也未必会少些痛感,真到此刻,一想到还有一人要孤苦余生,怎能毫无牵挂的撒手人寰。倘若真如此,不若只求双双安然处之待之。不是信命,听之任之,而是心又柔韧而有力量。
如今先生也已悄然而逝,只望在另一个世界,他们仨还是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