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的时候和四个朋友一起吃饭,各自谈论起自家的孩子,以及看到当有小朋友被欺负的时候,该怎么办?
是直接面对欺负者,还是面对欺负者的家长?孩子的问题终归是家长的问题。
我女儿哲哲小的时候在小区里边和另一个小朋友玩,那个小朋友总是以喜欢的名义强行搂抱哲哲。当时姥姥在照顾哲哲,姥姥的反应就是打回去。但是那个孩子比哲哲高大许多,所以哲哲没有采纳姥姥的意见。后来说不要再和那个孩子玩儿。小区里远远的看到了,也要绕着走开。
对于这个问题,在场的五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可想而知,我们的孩子们的反应肯定也是大不相同。
也就更加验证了那句话,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大人有思想,孩子也有。不要以为他小,就以为他什么都不懂,他所接受到的信息,他说看到的,听到的都会成为他认知社会的一部分。
昨天放学的时候听到班里的两个女同学在吵架,语言不堪入耳。于他们两个,于其他同学以及任何听到她们两个吵架的人,在心理上都会造成影响。
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大师班杜拉曾经做过一个充气娃娃实验。
班杜拉把儿童分为两组。让两组儿童分别看一段视频。第1组儿童看的是一个少年在击打一个充气娃娃。过了一会儿,一个成人给了这个少年一些糖果。第2组儿童看的也是一个少年在击打充气娃娃。但是过了一会儿成人把这个少年严厉的训斥了一顿。
接下来让儿童进入到放有充气娃娃的房间。结果发现第1组儿童会变本加厉的攻打充气娃娃。甚至发展出了新的打法。第2组儿童很少有人去攻打充气娃娃。这个实验表明,孩子会通过观察进行学习。
所以我想这也是大家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资源,为了一个名校的名额,可以不惜重金买学区房,不惜重金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的原因吧!
父母都希望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但是最好的教育其实是以身作则。
你在做,孩子在看,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