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幻中走来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留下的著名篇章《桃花源记》、《饮酒》,早在我少年时就读到过,中学语文课本里风吹不走、雷打不动的入选其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中国人只要上过中学,没有谁不知道陶公和他的这一文一诗。“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一个怡然、悠然的陶公,令人羡慕不已!其笔下妙文,每每读之,总能使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文中所观所见,虽不能复,心已向往。难怪后人评价其为“田园诗派”之开创者和代表者,恰如其分,人诗一体。特别是其所作桃花源诗序文,即《桃花源记》,更是名噪天下,无人不晓。
桃花源乃世外仙境。桃花山、桃源山,两山对峙,五柳湖夹于其间。山涧路径蜿蜒曲折,两旁乔木参天蔽日,灌藤交错密布。枇杷、香樟、芭蕉、翠竹等,这些在北方极少见的树种,在这儿漫山遍野自由自在的随性生长着。这些树不但品相好耐观赏,而且木性清香,其中不乏许多古树。二山上植物种类极丰富,可惜大多数我不认识。一路走来,鸟声不断。或婉转幽长,或细语交流;或声鸣穿林,或啼花悲月;或欢快跳跃穿梭于林间;或婷立枝头相望于彼此。鸟羽灿灿,金冠灼灼,巧尾曳曳,展翅扑扑。桃花山上的鸟最多情,也最浪漫;最自由,也最圣洁。
桃花桃源二山,自东晋起便是沅澧流域道教文化中心,山上据势选形,错落分布于历代名工巧匠打造修建的水府阁、万寿宫、烟雨楼、奉先祠、水源亭、三然亭、豁然台、高举阁、渊明祠等亭台楼阁,处处典雅別致,幽静通仙。连接贯通各处的远近桥、遇仙桥、聚贤桥、状元桥、桃源桥,桥桥有传奇,来历各不同。最吸引游人的大概要算状元桥。这是一座由铁索连接两端固点,木板铺就的悬浮桥。行人踏上桥面,颤悠悠如荡秋千,心怦怦似入考场。桥上两面围栏上系满了用红线串起来的心愿牌,我随便翻看了几个,大多是挂牌人祈望自己会试得意,考取名校。走过状元桥,自觉飘然,拍了一照,题曰:走状元桥,行智慧路。
下的山来,乘小舟,浮五柳湖。湖水清澈,两岸垂柳婀娜,桃红柳绿,桃源桃花两山倒影湖中,人在舟中行,山在湖下舞,湖上湖下,一样景色,两种幻觉,恰是“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巧遇桃花茶女
下午两时许,缘秦溪前行,有点马困人乏,山重水复回转,一片茶园映入眼帘:依山坡筑起一道道梯田,弯弯曲曲,绿波层层。茶园近旁,有一竹棚,棚下一具灶台,数枚板凳。三、四个看上去约十八、九岁的女子正忙个不亦说乎。因为好奇,况且此时身体也确实有点疲惫,便趁机凑上前去和她们搭讪,原来她们正在制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茶,这一喜欢便一直搁不下离不了。真有点一日可不食餐,但不可一日无茶的感觉。为了在有限的收入里,派出一部分费用来消费饮茶,我还编造了一段喝茶的理由:提精神解困乏,助消化开胃口,活脑子利思考,会宾客结交友,一言以蔽之,茶为知己。
北方人大都见过现成的茶,平日里也喝些茶。但许多人没有亲眼看到过茶园,特别是不晓得用传统手工艺炮制茶的过程,至于那深奥的茶之道更是一知半解。如今我遇到这样好的观茶机会,岂能一闪而过?
桃花源村的茶女们,个个长的极聪慧,极有灵气,又很漂亮。个子虽然不高,身材却袅娜匀称。皮肤白嫩而细腻,手指纤弱而灵巧,说话简练而风趣,性格开朗而大方。虽间或湘音难懂,然语声柔绵。其形态举止如桃花源之水、桃花山之花,一样的纯,一样的艳。
她们见我这般痴情于茶,诚心答应我一道参与采茶、洗茶、杀青、搓捻、焙火、降温、入罐等工艺步骤,并不时指点解惑答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劳作,一锅全新的桃源茶铺放在筥筐里。茶制成后当然要评茶品味。茶女们告诉我,桃花源村淬炼出的茶,味有三道:第一道“清苦之茶”,第二道“甘甜之茶”,第三道“回味之茶”。寓意“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探秘武陵渔人
武陵捕鱼人,是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里写到的最聚焦点的人物。渔人姓氏名谁,有无妻室,年龄相貌等概莫能详,只写其以“捕鱼为业”。不过从其在桃花源村里“停数日辞去”,单独一人划船“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来看,应该是一位体强力壮还没有娶妻的年轻渔郎。
渔人在桃花源村停留的数日里生活的怎样,应该是非常满意,他受到全村人的盛情款待。《桃花源记》是这样写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暖屋安睡,天天如此,还不用付费,这是何等的待遇,又是何等的风光。这里至少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方面桃花源村物丰民富,不是贫困村。另一方面桃花源村人古朴勤劳,心纯善德,够得上文明村。
桃花源村人的先世因避秦时乱,才率l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想过安逸无扰生活,故而渔人离开时村长者叮咛:“不足为外人道也”。然而渔人返回时沿溪作下记号,并立即将桃花源探听到的情况一一详禀太守。可知渔人不守信用,甚至我怀疑他就是官府暗里设下的一名探子,只是以捕鱼为幌子而已。
食宿桃坞人家
桃花源村,农耕田园,渔樵桑麻,树木浓郁,清泉淙淙,食宿在桃坞人家,別有一凡情趣。
邬师傅一家就是当地土著人。在桃溪河岸边建有一处三层楼庭院,楼后面山坡上长满修长的竹子,楼前小院对称栽有桂花树两颗,长势喜人,已成绿荫。树下摆放着茶桌木椅之物,供客人小息。桂花绽放时满院子清香醉人。楼院偏侧,平整着一小块菜地,生长着几样南方才有的小菜。一阵细雨过后,菜叶晶莹透亮,愈显得娇嫩可人。邬师傅原在一家国有餐饮公司做厨师,退休后他开起了自家的小酒馆,亲自掌勺烹饪,做的一手好湘菜。老伴少言,但手不闲,做些厨内杂活。女儿嫁在本地,离娘家很近,辞去单位工作后整日在游区招揽住客。我们一行四人就是被这位能说会道的湘妹子游说来的。
湖南湘菜大多离不开辣椒,就像山西人吃饭离不了醋一样。桃花源村吸引着天下来客,各地人的饮食习惯不同,邬师傅大体都晓得。他说你们山西人吃不惯辣子,就给你们做几样适口的桃花菜。片刻功夫,清炒春笋、香椿土鸡蛋、桃溪小黄鱼、脆莲卧菇等次第端上饭桌,大家吃过后都夸赞不已。我还美滋滋的喝了二两桃花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