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节真正有了特别的意味,居然跟教师节同步,双节同庆,三十七年头一回,学校破例放了一天假,也算是一种意外之喜吧。
忙了一天,客人走了以后,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刚落座,因车祸导致脚受伤的母亲就要洗澡、洗衣。因为她的个人用品都带去医院了,毛巾、衣服、盆子又要临时准备。找齐这些东西,进入洗澡程序,内裤又掉进厕所,好一番折腾,心里不觉烦躁。
妹妹今天也回来了,一来看望母亲,二来与家人团聚。吃完晚饭,她送哥嫂一家回去,就打算在哥哥家里赏月。院子里有秋千椅,还摆上了好看的桌和精致的凳,桌上摆了很多时鲜水果,心灵手巧的女子们居然做出了几个极美的小橘灯,点上蜡烛,亮亮堂堂的,从里亮到外。
侄女喊我一起赏月,因为还有晚自习,不能玩得痛快,只好郁闷地偎在沙发上。
晚上九点多了,该去学校了。一路抬头望月,那月也不甚分明,躲躲闪闪,忽隐忽现,一点都不大气。
来到教室,除了一个学生祝贺节日快乐,其他学生也很漠然。大好的节日,却囿于一方小小的天地,会不会有一种“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落寞呢?
好不容易熬到10:35,晚自习下课铃终于响起,躁动不安的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冲出教室,我夹在滚滚人流中左冲右突,却无法突围而出,艰难行至518班教室,人潮渐稀,刚想快速通过,一清瘦单薄的少年璨然一笑,脆生生地说:“老师,你想看月亮吗?”
说着,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一只望远镜,我不忍拂他之意,含笑接过望远镜,对准那模糊的月影,努力地睁大眼睛,却根本不见月影入我眼眸,不知是我太笨,还是望远镜欺生。
为了不至太尴尬,我提议:“我们来拍照吧。”对了几次焦,角度还是不好,我说:“你来试试。”他拿起手机仔细地调节距离和角度,一边跟我讲解拍摄的技巧: 怎么选景、怎么突出主体。听了他的指点,我果然拍出了品质较好的照片: 在崇文楼和逸夫楼中间,一轮圆月正从云影中慢慢升起,那月的身姿是曼妙的,就像升天的嫦娥。我们相视一笑,快意无比。
走廊上的人走得差不多了,他说:“老师,我要走了。”我含笑挥手:“快去追同学吧。”他向前跑了几步,突然回过头来,向我深深地一鞠躬,甜甜地说:“老师,节日快乐哦。”我感动得无以复加,只是喃喃地说:“这孩子,怎么突然就行此大礼呢?”
而这一幕,刚好被站在楼梯口的班主任看在眼里,不苟言笑的他显然很动容,他也是挺震撼的吧。一直以来,这个男孩可都是个问题学生呢。
回家的路上,我的内心一直被感动填得满满的,幸福感爆棚,同时又感到万分的惭愧,觉得自己担不起这样的大礼,自己对他只不过多了些关注,多了些交谈,多了些鼓励,多了些笑容罢了。
2022年的中秋并没有朗月辉映,但我的心中却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把我心里照得亮堂堂、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