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孩子一起看展,对我和孩子来说是一项很好的亲子活动,尤其在寒冬或酷暑天气,更喜欢钻进某个博物馆、美术馆来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透过作品来领略这位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的魅力。安藤忠雄从一个三流拳击手到国际顶尖建筑大师的逆袭,自学成功,没有获得任何的学位,也无得自任何大师的传授。
(展期:2017.12.30-2018.05.20)
安藤的成功归因于他广泛多方面的阅读与旅行,亲身体验这些历史建筑而获得启发,直到今天他仍持续而不间断。正如已入场墙面上的这句“这些年,与其说自己是不断挑战到了今天,我更愿意说我是以自己的方式,拼尽全力地活着。”
明珠美术馆
筹备近两年的明珠美术馆以及“光的空间”书店期待已久,位于上海爱琴海购物公园,7层的“光的空间”书店通过一个神秘的区域巧妙地与8F的明珠美术馆浑然相连,构成了一个“蛋”形的整体。
这个1:100的模型,是整个展览的核心环节,大家都叫它“安藤蛋”,蛋意味日语中的“卵”,象征着新生。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直接看到这颗“蛋”的内部。对照设计稿再来细品设计师的构思与逻辑,感叹安藤运用简约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
这个展区详细的介绍了安藤忠雄几十年以来的创作历程,横跨安藤的5个创作时代,涵盖了他一生20个重要事件,事无巨细,堪称魔都史上最全安藤图鉴。
安藤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其中有关于不同主题和人群的思考,如下图中“对孩童成长环境的反思”。
“他始终觉得,孩子们是希望,应该在与伙伴们自由的玩耍中激发好奇心,磨炼感性思维,培养勇气和责任意识。不应被过度保护,在父母铺好的轨道上精疲力尽的奔跑。一个国家,要强盛,要变革,就得激发孩子们的野性,让他们在自由意志的支配下认识和了解世界。培养人格的教育,是国民和国家蜕变重生的希望。”
进入这个区域,地上呈现出的“几何光形”让我们顿时回想起了去年的詹姆斯·特瑞尔展。三种光影图形:方、圆、角不仅是展览三部分的线索,更是安藤作品中的重要标志元素。
我家小子最喜欢各种精致的原型,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我们在透过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进行内部结构的解读和探知。
孩子在看原型时,对这种缩小版的房子会特别有兴趣,从那些2D平面图,一下子变成了3D立体模型,里面还有小人、小车、小家具、小景观。这种视觉冲击和感知,对孩子认知物体、空间、透视、结构等知识原理,是再好不过的形式了。
看完作品,我们来亲近下大师的手稿和所有代表作的高清艺术图片。
这个蓝色空间,从影像、图片到模型,全貌展示了安藤忠雄一生中最重要的项目“直岛改造”。小子独享着这个空间,眼前的画面一幕幕的转换,他看到了什么,他在想什么,我无法预知也无法解读,但我知道他一定有自己的感知。
安藤忠雄最著名的跨界设计「Dream Chair 梦想之椅」在视觉和技术上都挑战了我们对椅子的认知。安藤忠雄把梦想椅子变成了现实,他鼓励人们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追逐梦想。椅子的个人特征鲜明,将三维曲木板技术运用到了极限,用单张木材打造出充满雕塑感的造型。小子觉得椅子后面的那个洞很有趣,各种猜测,我们想出了很多有趣的可能性。这样一件看似简单,却留给人们更多想象和乐趣的艺术品,真是秒。
“光的空间”新华书店
7层“光的空间”书店通过一个神秘的区域巧妙地与8F的明珠美术馆浑然相连。安藤运用清水混凝土结合几何模块的穿插交错,创造出一系列让人惊叹的剧院内部空间。宁静的展厅、灵动的外廓、挑空楼梯与自然光线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绝妙的光影效果。
“书店+美术馆”的创意组合,这才是安藤忠雄“光的空间”书店的真正精髓心脏!层高足足撑起3层民宅的书架,在环形的空间里,毫无间隙地铺满整个墙面。柔和而精致的日系原木色,一瞬间拉近了你与它的灵魂距离。
顺着变幻莫测的楼梯,转圈圈往下走,便可以直达7楼已经对外开放的营业区。
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中间通透的书架,书架中间的方形镂空让人可以将通往深处的层层书架尽收眼底,来自远方的光线与方格重复之美共同构造了一幅犹如幻镜的场景。
“人们和书的关系日渐疏离,我们希望这个空间能增加人与人、人与书的邂逅,使人们对书产生新的认识。犹如光之于建筑,只有阅读,能让未来的希望照亮人们的心房”——安藤忠雄
这个电子阅览屏幕,是最后的一个体验低点,系统响应速度慢,界面没有适配竖屏进行调整,页面进去出不来。所以UI布局和交互方式都不太好,没有起到辅助阅读查询的作用。
最后还是用大师的话来做个结尾:“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紧紧抓住每一次机会,拼命向前,实现梦想!”对你对我,对孩子,我们一同共勉。
很多朋友会问,你带孩子去看这些艺术展、设计展或是博物馆,跟艺术设计亲近获取了这种“喜悦”有什么用?我的思考和感触是在艺术或设计思维的教育里,都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最终的目的;艺术和设计思维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和思维方式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便是我认为最理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