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火,某个工作自我嫌弃没干明白。
晚上回家,老大问我,妈妈你不开心么?
我如实说,上火,工作没干明白。
老大了解我的脾气,给我留了空间,看着我烦恼。
昨天下午还有一个重要工作,要去外单位参加座谈,可能需要汇报工作,内心也很忐忑。
索性告诉自己,既然很多事情无法改变,就努力做足准备吧。
一上午查阅了很多文件,记了一些笔记。中午抽空又熟背了一些内容。
下午座谈的时候,居然90%没用上。
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准备的和对方想知道的不太一样。
而对方想知道的,也在我准备的范围外,大部分也是我知晓范围内的。
座谈的结果就是,我准备和不准备只是我心理上的感受差别,和实际结果没太多直接关系。
前几天和好朋友诉苦,也是谈了这方面。人的预警机制是保护自己的手段,却也是干扰选择的问题。
对未曾发生的事存在了各种预判,预判的程度随经验而来。大多时候是过了,而不是不及。过了会产生内耗,过度准备或焦虑,少了就会显得不足。
而能够解决这种预判偏差的只有时间和足够多的经历。
处事不惊,遇事不乱,是磨出来的。
现阶段,我还是会选择过度准备,但会智慧地选择, 一次准备应付多方,把可能遇到的几个面准备好,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希望勤能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