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击碎脆弱的心灵,也可以燃起奋斗的火焰。当孩子遇到困难,无知的父母只会用批评或嘲讽击垮孩子的自信心,智慧的父母却用共情与鼓励催生孩子的奋斗心。
七岁的儿子今天哭了。边写字边哭。
原来今天要练习的生字“讲”字,他写了整整一行都不太满意,担心老师批改后不合格,要重写。
儿子是左利手,练习右手写字颇费了些周折。前几天的练字作业,老师的评价不是B 就是C ,还有几次要求重写。很明显,这件事让孩子有了心理压力。
一抬眼看见儿子哭的时候,我的心里也腾地一下生出一团火:写几个字,哭什么哭呢!写不好就继续练嘛!可当我起身,准备过去唠叨两句的时候,看着儿子难过的劲儿,这团火瞬间又熄灭了。
我意识到,儿子遇到困难了。
如果,我像那些没有接受过科学育儿观的父母一样,劈头盖脸一顿批评指责,我能预见到,儿子会战战兢兢地继续边哭边写下去,毕竟他只有七岁,还不敢忤逆妈妈的指令。
但是,明天呢?后天呢?难道每天都要用唠叨、吼叫的方式让他练字吗?那么,练字于他于我,不就是变成了一件特别痛苦的事?
幸好,我们接受了科学育儿观的教育。于是,我跟儿子之间有了如下的对话:
我:怎么哭啦?(温柔地)
儿子:妈妈,我写这个“讲”
字,怎么写都写不好。
我:写不好,我们可以再看看范例继续练习啊!怎么就哭了?你在担心什么?
儿子:妈妈,我担心明天老师说不合格又让我重写。
我:哦,担心老师让你重写啊!那你觉得老师明天可能会有那些评价?
儿子:不知道,我就是担心。
我:那明天老师有没有可能说你有进步了?
儿子:嗯,也有可能。
我:那这是已经发生的事,还是未知的事啊?
儿子:还没发生呢!
我:既然没发生,你在担心什么啊?你看,你这个“讲”字的言字旁已经跟范例差不多了,左右结构也比以前紧凑了很多啊!
儿子:是哦,我的左右结构紧凑度有进步了哦!
我:对呀。如果担心明天被要求重写,不如我们今天多练习两行,练得再好一点,有进步了,或许明天就过关了呢!
儿子:嗯嗯,好,那我再写一行。
儿子恢复了心情,开开心心地继续写字去了。我坐在旁边,继续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儿子恢复写字的自信心。
不一会儿,写完所有字的儿子拿着本子高兴地走到我身边:“妈妈,我写完了。我觉得‘乐’字写得不好,我又多写了一行”。
“是吗?你会管理自己练字了哦!”我一边回应着他,一边翻开本子的前几页,找到他以前写的字。“儿子,你看,这是你前几天写的字,这是你今天写的字。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吗?”我试图通过对比,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进步。
儿子惊喜地发现了变化:“妈妈,我觉得我好像进步了很多噢!以前横竖都不怎么直,现在很直了;以前的字大的大,小的小,现在都一样大小了;以前结构分的太开了,一个字都变两个字了,现在很紧凑了!”
“对啊!只要你坚持正确地练习,一定会有进步的。所以,咱们还要不要担心明天发生什么啊?”
儿子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不再吭声。
孩子在探索中长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的做法会将孩子带向不同的方向。批评、嘲讽、命令,常常引发孩子的自卑心、抵触心;共情、鼓励、启发,却能为孩子赋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一、共情。
也即同理心。理解对方、换位思考,体验孩子的体验,感受孩子的感受。
共情的方法很多,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倾听孩子的心声,带着情感重复孩子的话或替孩子说出他的感受。
“你担心明天老师要求重写,是吗?”
“我看得出,你觉得练字很难!”
面对遇到困难的孩子,共情能够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帮助他更快地从低落的情绪中恢复平静。
二、鼓励。
鼓励,就是激发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进步,帮助孩子振奋精神。
《正面管教》一书中,将鼓励分为以下三类:
1.描述性鼓励。看见事实并鼓励之。
“我看到你一笔一画地在写每一个字。”
“我发现你今天帮奶奶倒了一杯水。”
“我注意到你反复检查了三遍。”
2.授权式鼓励。信任孩子,给孩子赋能。
“我相信你坚持正确练习,一定能练好字。”
“我相信你一定有办法管理好自己的作业。”
3.感谢式鼓励。感恩孩子的付出,帮助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感。
“谢谢你帮妈妈到垃圾。”
“谢谢你在妈妈忙碌的时候陪弟弟玩耍。”
“你今天打扫了家里的卫生,谢谢你分担家务噢!”
鼓励的意义更在于,面对困难时,能够帮助孩子在困难之中看见希望,重新振作。
三、启发。
带领孩子思考,让孩子在思考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启发,常常以提问的方式出现。
“发生了什么事?”
“你有什么发现?”
“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把责任交还给孩子,不仅锻炼孩子的思考力,更锻炼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应对能力。
人生,都是在不断的挑战中前行的,孩子面临困难在所难免,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孩子面临困难时,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或者束手无策。为人父母,我们常常需要思考,我是否能够看见孩子?是否能够帮助孩子跨越一个又一个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