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86,9-7-1,万章章句上7-1》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今天是丁酉年丁未月甲子日,闰六月十四,2017年8月5日星期六。
万章的问题是:伊尹是成汤的首相,他提出伐夏救民的战略主张,建立了不世的伟业。可人们说,当他还没有得到成汤起用之前,为了实现抱负,借助成汤施展自己的主张,为了得到求见成汤的机会,就设计了一个三步走策略:1,投奔成汤即将迎娶的有莘氏;2,作为有莘氏的陪嫁仆人来到成汤处;3,利用自己高超的烹饪技术得到成汤的赞赏接见,并就此机会进献国策,因而受聘为首相,请问,是这样的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
这个传言确实是太无聊的桥段了。把伊尹描绘成一个心机婊,鬼画符一样一付投机钻营的猥琐样。这就跟所谓当代企业家的“原罪”类似的言论一样——把成功人士一竿子打翻入水,统统都是来路不正,没有一个好东西。可见,两千多年前和两千多年后,这种攻讦崇高的事并没有断过。有些人就是听不得崇高二字,因为不信。他信的是虚伪狡诈,他的世界里,就没有崇高的空气。
人的境界有大小之分,大有作为的人和小富即安的人,差别首先在境界上,伊尹,历史已经证明,其作为是大人作为,凡是象伊尹这样大有作为的大人,他在位和不在位,行为逻辑一定是统一和谐的。涵养正,言行作为一定正,反过来也一样。
孟子说,伊尹没有做官以前,是有莘国的一名农夫,虽然地位卑贱,志向却非常高远。他一心乐于尧舜之道,奉行尧舜的学问。
学习到这里,就联想到福泽谕吉先生《劝学篇》中所教:
"谋生虽然困难,但为一家的生活打算,与其很早就挣钱使用以求小康,却不如勤学节约以待大成,这样学问亦可期渊博。"
"所以务农就要务大农;经商就要经巨商;学者不要贪图小康,而须不怕粗衣淡食和寒暑之苦,不怕碾米采薪之劳。人们可以一面碾米一面求学,人的食物,并不限于西餐,吃麦饭,喝豆酱汤,也是可以学习文明事物的。"
这和师父教我的一模一样,即,涵养大人气象,拒绝蝼蚁贱命,树立高远之志,做出大用的学问。这一切源于时间投资,耐得住寂寞,拒绝蝇营狗苟。
孟子说,当一个人志气大的时候,思虑谋断也与普通人不同,以伊尹为例,虽然此时的他,并未肩负天下的责任,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却有很大的气魄,所以,我们将看到,伊尹对于接受或者推辞某项机会、使命、职位和财富的时候,表现出一个特点:决策有头脑,取舍有依据。绝不会“燃眉之急”,“紧急重要”。
经过多年积累反视,我发现每周周会以“紧急重要”为议题的,实际上就是没有“紧急”,也没有“重要”的。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计划和节奏,没有自己的目标原则和取舍标准,跟着机会转,所以,经年累月地当”紧急重要“的”消防队长“。没出息。经营一份事业,如果只能到"捞机会、抢先机"的思维层次和思想品质,那是毫无前途和希望可言的。固然,对于战略而言,确实存在”涌现“现象,但是,涌现的战略机会,也是对于那些有着自己妥妥的主心骨的事业家而言。投机者永远奔跑在机会的路上,直到无耻地死去。
伊尹的取舍标准是:符不符合尧舜的理念和方法?如果“非其义也,非其道也”,就是不符合尧舜的理念、不符合尧舜的方法,那么,“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即使定下天下最高的年薪,也不会赴任;即使送来一千两四匹马的车辆,看也不看一眼。
为什么?因为,如果理念和方法不一致,那么,权力地位财富豪华,这些今天很风光的事情,就是明天成祸的开端。
所以,伊尹对于接受或者给予,其态度同样鲜明:如果理念和方法不一致,则“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一根草之轻,也不会拿去送人,这么做“伤惠”;一根草之轻,也不会接受,这么做“伤廉”。
由此可见,伊尹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行为逻辑高度一致,割烹求见之论,纯属臆造之词。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