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来到宫中,就假装不知道规矩,在见到秦昭王之后,有说我只知道秦国有丞相魏冉和太后,没听过秦王的话刺激秦昭王。不得不说这个秦昭王很聪明,听出了话中有话,于是就更加的恭敬了。在两人谈话的时候,范雎说话总是慢条斯理不说还故弄玄虚,这样秦昭王很着急,就苦苦祈求。这个时候,范雎拿姜子牙自比,旁敲侧击的让秦昭王礼贤下士。做好这些之后,才进入正题,说秦昭王不仅仅畏惧太后,还受到了群臣的蛊惑,这样下去秦国迟早是要灭亡的。范雎的这些话讲述了秦国的弊端,同时借机推翻了自己在朝中立足的政敌,奠定了自己在秦国的地位。秦昭王,听到这些事之后,就对范雎更加的信任。
范雎知道自己将来要在人家手下做事,不能老是抓着人家的母亲和舅舅的小辫子就说坏话,所以不能过度的谈论国政,于是就转移了话题,在外交上给出了建议。当时的秦国地势险要,民风彪悍,但是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一点效果都没有呢?因为手下的大臣想的都是馊主意,例如丞相魏冉,越过晋国的地盘,去打远离秦地的齐国,这就有点舍本逐末了,和秦穆公越过晋国攻打郑国的后果是一样的,在战略上就输了。应该先结交远处的国家,搞好关系,在自己攻打近处的国家的时候,让他们不要捣乱,然后逐步蚕食,这就是远交近攻的策略。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首先攻打近处的韩国和卫国,接着攻打赵国,当三晋之地归属秦国之后,在攻打楚国,攻下楚国之后在收拾最强的齐国,后来秦始皇的攻击策略就是按照范雎提出的这一顺序来的。就这样范雎成为了秦昭王的上客卿。
之后,秦昭王按照范雎的计策攻打魏国,魏国国内有两种主张,一种是魏王主导,主张求和,因为魏国实力不如秦国;一种是信陵君主导的迎敌,他认为秦国有狼子野心,不能放任自流。最后魏王的主和派占了上风,并派须贾来秦国求和。范雎知道须贾前来求和就想着怎么报复这个须贾,因为须贾当年差点让范雎没命。
范雎脱去官服,装成了流浪汉的模样,在夜间拜访须贾。须贾看到范雎之后就想,这么一个有才能的人因为自己的嫉妒落得如此下场,非常的于心不忍,就请范雎吃饭,并送了一件绨袍给范雎避寒,正是这件绨袍保住了须贾的性命。后来须贾知道范雎就只秦国相国张禄的时候吓坏了,后来须贾受到了羞辱之后逃回了魏国,并向魏王汇报,说范雎的求和条件是要魏国相国魏齐的头颅,这样魏齐就连夜逃跑了,后来魏齐无处可逃的时候,就自杀了,头颅辗转被送到了秦国。魏齐被杀之后,秦国没有了攻打魏国的借口,就将矛头转向了赵国。后来司马迁评价了范雎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也就是说范雎虽然敢爱敢恨但是却心胸狭小,这也为他后来诬陷白起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