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在关系中,我们需要适当做“坏人”,合理表达恨。然后比起恨来,我们其实更惧怕爱,由于恐惧失去而不敢爱。爱的时候,给对方的要比对方给自己的多;恨的时候,给对方的要比对方给自己的少。了解即是拥有,要在真实的互动中去完成,静态的了解会变成负知识。
感:负爱就是憋着爱,负恨就是憋着恨。无法大胆表达爱恨的人,也就是没有力量的人。而我就是这样没有力量的人,想想真可怕。我几乎没有恨的人,就算对某个人不满,很快也就淡忘了,以前以为这是大度,现在明白这只是缺乏力量。我也不曾轰轰烈烈的爱过,我的世界还没有真正展开。
思:爱与恨不能简单用好坏去区分,爱有时候是坏的,比如溺爱;恨有时候也是好的,我们需要合理表达恨。
行:看完这节课,我马上就能做的是什么呢?我能想到的就是主动,在关系中主动,在行为上主动,主动最能够展现生命力,也最能展现情感的力量,尽情去爱,尽情去恨。
原文1:很多人惧怕恨,而把恨藏了起来不在关系中表达,可恨还在自己内心并没有消失,于是就会去攻击自己,或者攻击关系。
原文2:太追求清白无辜、太喜欢包办事情的人,会把“我很好”“我很有用”这种“好我”留在自己身上,而把“你很坏”“你没用”这种“坏我”投射到别人身上,因此不容易招人待见。
原文3:真正了解了一个人后,会发现在心灵上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拥有。你的心灵因此变得更加饱满乃至圆满。太早就波澜不惊,很容易只是“负爱、负恨”而已。
原文4:了解即是拥有。了解要在真实的互动和爱恨中去完成,如果只是静态的了解,那就是负知识。
参考资料: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专栏——
快意恩仇与纠结1:情感07 | 去爱、去恨、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