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小的人,很难下好人生这盘棋。
曾国藩有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什么是格局?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人生就像一盘棋,格局大的人,看到的是整个棋盘的走势,格局小的人,只能看到自己所落的子。
所谓“格局”,其实就是指三个维度——高度、长度、深度。
高度是指看问题所站的角度,格局越高的人,越不会拘泥于得手的利益,站得越高,才能看得越清。
长度是指解决问题时所在乎的结果,格局高的人,眼光长远,格局小的人,被困于当下。
深度是指对问题本质的掌握,格局高的人,能从问题的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格局小的人,只会解决浅层问题。
这三个维度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能爬多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
生活中,不难见到喜欢和他人对着干的人,尤其是被误解,或者被贬低的时候,总想多解释几句,多证明自己。
但从高度、长度、深度出发,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
可能浪费了时间,也无法真正让他人理解自己,所以格局很高的人,往往都懂得“示弱”,原因很简单。
01.
示弱,是有效的自我保全
曾听过一个故事。
渔夫在岸边休息,碰到一位路过的富商,富商问渔夫:“这么好的天气,你怎么不去继续捕鱼?”
渔夫答:“今天收成不错,我准备歇一会。”
富商听后立刻指出渔夫的错,一边叹气一边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至今仍在捕鱼吗?就是因为你不停想要休息,如果你能努力工作很多年,之后有了足够的钱就能和我一样,想休息就休息了。”
渔夫不解,反问道:“那我现在不正是想休息就休息吗?”
两个人争吵了整整一天,渔夫不理解富商凭什么干预自己的生活,富商不理解渔夫怎么不接受自己的好心。
直到太阳落山,两个人都没有争辩出结果。
想想这件事,其实真的很可笑,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人的确无权干涉,也没有必要干涉。
甚至无论是渔夫也好,富商也好,任何一个人“示弱”一番,都能避免时间的浪费,可两个人都没有这样做,白白吵了一天,换来了彼此的心情烦闷。
格局小的人,看到的是谁不认同自己,谁和自己有不同的想法,但格局高的人往往明白,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就是一种胜利。
他们的“示弱”,看起来是在认怂,但仔细想想,他们其实在保全自己本身。
02.
示弱,是睿智的主动蛰伏
关于犹太人,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犹太富翁十分成功,竞争对手故意找来记者想要采访他,试图挖掘一些他身上的八卦情报。
记者见到富翁后,发现富翁和曾采访过的人都有所不同。
其他人在接受采访时,行为举止总是十分得体,可富翁从采访开始,就一直手忙脚乱,不是打翻了水,就是拿反了笔,说错了话。
见此,记者十分不解,看到富翁局促的样子后,只好找借口先行离开。
回家后的记者,才突然反应上来富翁的意图,原来对方一直知道他是去干嘛的,只不过用了一种巧妙地方式化解了危机。
听了这个故事,不禁想起曾经的毛遂。
入平原君门下后,毛遂一直待人谦和,从不展露锋芒,这让很多人忽略了他的存在,那段时间,毛遂羽翼渐丰。
很多时候,故意示弱看起来会被人看不起,但这其实是一种睿智的蛰伏,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聪明举措。
当自己太过高调,着急证明自己的时候,说话声音越大,越容易被他人记住和针对。
所以,那些格局很高的人,从不急于展现自己的实力,他们把自己的力量都用在冲锋时刻,这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03.
梁宏达很喜欢说自己有糖尿病的事,朋友好奇问他:“你为什么总在公众场合说自己有糖尿病?”
只听梁宏达说了一件自己的往事。
曾经的他有很多酒局需要参加,喝酒误事不说,如若总是推脱还会影响自己和朋友的关系。
后来,他开始到处说自己有糖尿病,身边的朋友不再叫他喝酒,甚至有人监督他戒酒,彼此的关系反而更进一步。
坦率承认自己的“弱”,其实就是一种自我保全和蛰伏。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因为一次认怂就被人看不起;真正的朋友,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弱而离开。
那些格局很高的人正是明白这些道理,这才从来不畏惧示弱,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