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钱?是钱途还是前途?
其实这件事一直都在想,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也相信不光是我,还有很多人想过这个问题。当我看完了阎真《沧浪之水》的时候才真正的去想这个问题,只不过那时并没有得到一个准确并令我信服的答案。其实到现在也是如此,要不然我早就绞尽脑汁地想出一句自认为包含哲理的话去做签名了,还费这事干嘛。
再一次的认真想也就是这几日了,看完了同是阎真的《活着至上》心中有所解,又有所惑。
这两本小说所要表达的问题,讽刺的对象,发生的场景大体上差不多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又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在此不多提。
我还记得有人和我说过:“我不想当那些圣人,什么流芳百世,死了之后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在活着的时候好好的享福,挣些钱让自己舒坦舒坦。”当时我对这种想法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想当圣人呢?流芳百世不好吗?追求高尚的人格不应该是每个人的所追求的么?现在想一想当时真的是很幼稚。
不是很幼稚,是非常幼稚。
还记得柏杨说过“屁股决定脑袋”。
唉,引这句话又得有人说我是汉奸走狗,崇洋媚外的卖国贼。罢了,罢了。
同样《活着至上》中也说到了“屁股理论”,意思大同。不过是当你坐在什么位置上,想什么事情罢了。比如作为学生,想的就是学业如何。作为老板,想的就是工作如何。作为领导,想的就是官运如何。而这一切的如何、如何、如何都是离不开利和权。好文凭,是为了以后能找到好工作;好事业,是为了存款后多加几个零;好官运,是为了逢年过节拜访的人越来越多。这终究是逃不出来的。
即使是认命于平凡,也逃不开这天罗地网。同事衣服的价签比你的多个零;朋友开着车的时候,你坐着公交;邻居的孩子花着钱上着重点学校,而自家的孩子就在家旁上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想请客,一看账单,连个零头都付不起。这时候说心中不起一丝妒忌,没泛起一丝波澜,没埋怨过自己?
我是不敢这么说的。
生活总离不开钱。衣食住行,哪一样不花钱?成家立业,哪一样不需要本钱?办事时的“面子”“人情”,哪一样是不用给钱的?搬个大房子,买件新衣服,换一辆新车,这都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就算是拜金主义,说到天边也是为了自己能活的更好,和那些想升职加薪的人一样,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所以,我现在理解那个朋友了。也有人会说,那就没有人淡薄名利,视金钱如粪土了吗?
我只能说:“有,但我不是。”我还敢肯定的说:这种人比原来少了太多。如今有多少名人只要一说:钱不是好东西。底下有多少人心中想的是:“那是你有钱。”当然有人不在乎钱,专心做学问,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被金钱所累。可这个形象,现在好像只在历史书中,报纸上出现过。但是,我是相信这种人是有的,是真正存在的。
所以,一直让我纠结的是走哪条路?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关注与自己的工资,存款而活?还是,专注于自己的喜好,志向而走?
一条是理所应当,一条是荆棘满路。
唉,如果我的志向就是存款,就不用这么费心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草屋寒舍中写作的曹雪芹,以前总是存在与考试的作文中,呼吁人们向他们学习。可在这个“随遇而安”被解释为“不求上进”的社会中,谁会真正去下那么大的决心,抛开功利的眼光,潜心实现自己的志向。
难啊。难啊。
我也想淡薄名利,安安静静,平凡的过一生。可是人的贪欲,嫉妒,好胜心,在前面阻拦着我。现实的房价,物价就摆在我的面前。虽然,现在还不是我去承担的时候。但每天增加的数字和肩上日益加重的担子,已经让我开始感到恐慌了。
汉语就是这么有趣,一个事两面都能说。比如,既可以说是“忠臣不是二主”,也可以说“良鸟择木而栖”。高考题中,有时说“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有时说“脚踏实地不如仰望星空”。你问别人,哪个是对的?别人说要看你自己怎么理解。
嗯,世间无对错,有对错之分的是你的心。
纠结,就是因为自己不了解自己心中的对错之分。
可我怎样去了解我自己呢?
这就是我所惑。
归结到底,还是怪我自己。怪我不知道,我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知道我一直在寻找的是什么;不知道我真正的价值观是什么。迷茫,纠结,空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自己看不透自己的内心。就是自己折磨自己。
纠结,就纠结吧。自己作的,也只能自己受着。
不然,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