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点都不孝顺,怎么办?
我们总觉得,对孩子那么好,孩子肯定很尊敬和孝顺我们,但这次我生病,让孩子倒杯水,孩子都不太愿意,真让我们伤心。
中国有句俗语:养儿防老。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逐渐社会化,有家庭养老过度到社会养老,但儿女的养老责任并没有减轻,既就是若干年后,社会养老完全取代了家庭养老,儿女的义务仍然不会取消。亲情是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对于中国来说,养儿的意义和内涵更复杂一些,子女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也表现的更丰富一些。由于民族传统的原因,父母对儿女的期盼也相对较高一些,在现实中表现在儿女的生活与父母的生活相互牵扯、相互融合、相互帮衬、相互……因此来说,孝道是中国人,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可以算是中华民族的特色和精髓。古今许多经典的孝道故事,源源流长,为人们所歌颂,所传唱。孝道早已被列于道德范畴,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标杆。
自从中国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后,可能没有哪个国家的孩子,包括世界头号强国,头号富国,能享受到父母长辈这般的关爱,有的孩子至少有六个大人轮番娇惯,可谓名副其实的“小皇帝”。令人反思的是,孩子享受皇帝的待遇,但孝心一点都没有同步提高和发展,相反,更多的表现是同溺爱的程度成反比。
孩子天然的孝心是不牢靠的,本能的表现也是无法把握的。那么后天的培养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呢?
一般通过两个方式:一是言传,一是身教。不管是言传,还是身教,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来诠释什么是孝心,让孩子去感知和领悟其中的道理。
关于孝心,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在日常行为中,不论你怎样表现自己的爱,都应该或多或少的让孩子在知道家长的付出是出于关爱,而不是绝对的义务。孩子接受到的爱,都是因为父母长辈无私的付出,不是孩子自己的权利,更不是特权。如果孩子缺乏这样的意识,父母长辈越是付出的多,孩子越是不满足,越是觉得天经地义的,而且梢有不如意,父母长辈稍有怠慢,就会大发雷霆,好象自己天定的至高无上的享受权被剥夺了一样,不是对父母长辈发脾气,就是疯狂逆反,甚至对父母长辈打骂。当孩子受到的过分关爱让他们成为习惯,那么,父母长辈就等于把自己放在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上,欲罢不能,欲罢不行,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孝心,而且还影响孩子其他品质的培养。
中国还有一句俗话:棍棒下面出孝子。尽管这句话早已经过时,别大众唾弃,但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上分析,就会发现,爱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任何没有基本原则的爱,缺乏“棍棒”的爱,可能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可能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有个孩子每次吃鱼的时候,都把鱼头和鱼尾留给父母,因为父母每次吃雨的时候,总是把鱼肉给自己,并说自己不喜欢吃。其实,父母说的是一句神圣的谎话,但孩子不知道,孩子当真话。那么这件事是怪孩子,还是怪父母?父母为什么说实话,应该告诉孩子,鱼肉是大家都喜欢吃的,但父母盼望孩子长大、长高、长壮实,出于爱孩子的目的,把鱼肉给孩子吃,自己吃鱼头、鱼尾,或者父母象征性的吃几块鱼肉,不要整块的端给孩子。
有个孩子因为下岗的母亲,拿不出买名牌运动鞋的钱,而对母亲横加指责,大打出手,认为是母亲的错,让自己不能在同学面前炫耀。归根结底是因为从小,母亲都把最好吃的,给孩子吃,自己吃剩饭,自己感冒了,药都舍不得买,还让孩子去麦当劳潇洒。为什么不告诉孩子,真实的家庭状况,为什么不教育孩子同父母一起改变家庭经济状况。
有个孩子逼父母交重点中学的借读费,母亲上吊身亡。在孩子的思想里,好象父母贫穷是父母不可饶恕的罪过,和自己无关,富家孩子有车,有房,自己父母也应该给自己提供同样的车和房,否则,就是父母的罪过。
这些例子中,如其说是孩子们的错,还不如说是父母长辈的错。
许多事实证明,娇惯孩子,是培养孩子孝心的大敌,父母长辈的爱是无私和伟大的,但他有时候所起的作用确实冷酷无情的,所谓好心办坏事。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家庭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和孝心,要远远浓于经济条件优越家庭的孩子,这一点也许能引起天下父母的思考。
其次,家长要用自己行动来显示什么是孝心。家长要对自己父母长辈孝顺,在言谈举止中,都要当好孩子的榜样,而这也是最好,最有效教育孩子的办法,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父母长辈不孝顺,不尊重的父母,能培养和教育出一个孝顺的孩子来。电视上关于洗脚的公益广告,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是父母的宝贝,只要父母愿意,父母付出的爱,都能得到孩子双倍的返还,从而使爱一代一代延续、流传,至到永远。